課程背景
能源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隨著技術創新和進步,人類社會經歷了三次大的能源革命,一路從高碳能源向低碳、零碳能源演變。新時代以來,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能源轉型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新能源領域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能源結構轉型取得歷史性突破,新能源相關的國際合作穩步推進,產業競爭力正在持續增強,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同時對于國內的能源類企業和傳統行業企業提質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全球的能源轉型中國企業有哪些機會?國內國際雙循環下企業的安全戰略意識該如何建立?自主核心技術與電子信息技術應該怎樣融合發展?產能過剩、消納受限的形勢下如何探索新的增長盈利模式?如何更有效的參與碳市場與碳交易……很多現實問題,需要我們新時代的企業家們去逐一攻克。
北京大學能源產業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匯集高校智庫、行業領軍企業及創新實踐專家,整合學術研究與產業前沿資源,從認知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的完整戰略決策體系,為學員構建一個系統性的戰略思維框架和實戰能力工具箱,打造集“趨勢研判、戰略思考、問題剖析、資源整合、價值共創”于一體的能源產業高端聚合平臺,以應對能源產業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
核心價值
一、趨勢研判:明晰產業方向,洞察未來先機
培養學員在全球視野下,對能源產業的技術、市場、政策及資本趨勢進行系統性分析和前瞻性預測的能力。從“被動應對變化”轉變為“主動洞察并駕馭變化”,幫助決策者避免因誤判趨勢而導致的戰略性失誤,為企業制定中長期戰略提供可靠的地圖與羅盤。
二、戰略思考:構建系統框架,探索制勝之道
在洞察趨勢的基礎上,培養學員構建清晰、可行且具有獨特競爭力的戰略方案的能力。幫助學員系統地制定、評估和優化企業戰略,避免盲目跟風或碎片化決策,行之有效的將宏觀趨勢轉化為企業微觀的具體行動路徑。
三、問題剖析:聚焦關鍵挑戰,破解復雜難題
新能源產業機遇巨大,但挑戰也同樣艱巨,深度拆解行業無序化競爭,產能過剩、消納利用、技術創新、設備回收、資金缺口等一系列核心痛點,分析自身企業具體面臨的難題,共同探討并找到切實可行的破局方案。
四、資源整合:優化配置要素,構筑競爭壁壘
新能源是典型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單打獨斗難以成功。通過高效的資源整合,助力學員識別、吸引和配置內外部關鍵資源,將戰略藍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更小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構建起對手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和護城河。
五、價值共創:協同多方資源,實現持續發展
現代企業的競爭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提升學員格局與視野,從“競爭思維”走向“共生思維”,與多方協同構建合作共贏的生態關系,共同擴大產業價值空間,領導企業不僅成為商業上的成功者,更成為推動能源轉型、造福社會的價值共創者。
課程設置
模塊一:解碼·宏觀趨勢與新能源產業政策
全球能源轉型趨勢與中國“雙碳”戰略深度解讀
中國綠色低碳轉型與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之路
創新范式與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體系構建的挑戰和機遇
碳中和與區域發展
大規模新型儲能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學習掌握改革方法論,推動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模塊二:聚焦·前沿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
產業智能制造和數字化、信息化升級
傳統能源企業數智化轉型實踐與探索
國家能源戰略安全
自主關鍵技術安全戰略意識與發展創新
國內國際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建筑碳達峰的技術路徑與商業模式破局
建筑碳達峰的技術路徑與商業模式破局
新型電力系統及其安全經濟運行的主要技術保障措施
模塊三:創新·能源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
國際化趨勢與企業轉型戰略
創新驅動跨界融合與“新能源+”模式
跳出“生產制造”的紅海競爭,探索新增長盈利模式
從產品到服務的價值鏈延伸與增值
從產品到服務的價值鏈延伸與增值
商業生態系統生命周期與平臺戰略的聯動
企業國際業務商業模式與投資架構
模塊四:策略·綠色金融與碳資產管理
碳交易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電力現貨、中長期及輔助服務市場
產業投資基金與并購重組案例剖析
國際新能源投融資
中資企業海外經營合規風險管控
企業海外項目投融資實務與風險管控
可持續發展與未來之起源、內涵與演進歷史---CSR、ESG、SDGs 和碳中和的演講邏輯
企業 ESG 及碳中和管理方法及業務實踐
模塊五:變革·新產業領導力與組織建設
從“業務洞察”到“生態洞察”“政策洞察”戰略領導力
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變革管理
“綠色使命”文化的企業文化重塑
企業創新與組織發展
數字化轉型之雙 AI 策略
人才激勵與成長
模塊六:鏈接·標桿參訪與項目推介
參訪國內外頭部能源類企業,資源整合
定向組織項目/產品推介交流會,精準對接
培養對象
能源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戰略負責人及高層管理者;
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負責人;
有志于投資或從事能源行業的社會各界人士。
報名程序
1.填寫《北京大學能源產業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報名表;
2.學院對報名表進行審核,并向學員發出錄取通知書;
3.學費請匯?以下賬戶:
收款單位:北京大學
開 戶 行:工商銀行北京海淀西區支行
賬號:0200004509089131151
在匯款單“備注”欄里填寫“能源產業班+姓名”,匯款后請將銀行回單截圖發送給教務組;
4.學員報到應持本人身份證原件,個人、單位簡介各一份,近期免冠彩色電子版照片;
5.參訓學員需與學院簽署《非學歷繼續教育社會招生項目知情協議書》或由學員所在單位與學院簽署《非學歷繼續教育社會招生項目單位采購協議書/委托函》。
學習費用:人民幣 59800 元/人(包含學費、講義資料費、證書費、教學管理費等)
學制 :一年
上課地點: 北京大學
學習證書
完成全部課程且學業合格者,頒發《北京大學能源產業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結業證書,證書統一編號。結業證書可按證書編號在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網上查詢。

擬邀師資 (所有師資排名順序不分先后)
凌 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科協主席。曾任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事長;神華集團總經理;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山東省副省長等職,是我國第一代系統工程博士、博士后,長期致力于應用系統工程理論解決重大工程問題,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國家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國家產學研合作突出貢獻獎。主持并直接操盤創立中國氫能聯盟并出任第一屆理事長。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金融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博士后。
孫麗麗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現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原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原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
賀燦飛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6),北京市第 13 屆政協委員。
李雙成 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 剛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長聘教授、長江學者講席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雙聘教授。現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及資源流動與管理研究專委會常務副主任。
張 季 十三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張啟平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原國家電網公司總工程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士,IEEE高級會員。
王永亮 清華大學工程管理碩士。曾任中國能建華北電力設計院設計總工程師,國家電網華北電力集團公司規劃部設計處處長,京能集團原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曾任中國投資協會地電委秘書長及多家公司董事長、中電聯常務理事等職務。現兼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特聘首席專家,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專家顧問委員會首批特聘專家。
傅維雄 教授級正高級工程師,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協會特聘專家。現任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中心執行主任,歷任中國華電香港公司總經理、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國際業務部主任等職。
孫成昊 博士,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華美國學會理事、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尼黑青年領袖”、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24 年)、英國 Oxford Global Society 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中美關系、美歐關系、人工智能與國際安全治理等。
張 輝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副主任,具有豐富的國際合作和工程咨詢經驗,管理學碩士學位。先后主持可研編制、可研評估、規劃編制、項目策劃、專項研究和項目管理等各類性質咨詢項目 100 多項,咨詢業務涉及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力、煤炭、化工、建材、礦山及城市基礎設施等。
劉曉宇 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石化管理干部學院培訓工程專家。曾經參與過國家863 計劃重點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發工作,有多年在公司任職的經歷。
魏子杰 龍源(北京)碳資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級工程師。兼任中華環保聯合會碳普惠專業委員會委員、能源環境專委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碳交易專委會委員、中電聯電力區塊鏈標委會委員等。
王玉瑋 華北電力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微能源網魯棒協同調度及網間交互價格決策模型研究”,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電力市場下分布式能源系統多能運行協調優化模型體系研究”,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撐低碳冬奧的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
宋玉祥 建緯總分所“國際和自貿區業務研究會”主任,建緯(北京)律師事務所管理/高級合伙人,國際業務負責人。兼任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企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協會、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法律專家,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境外合規專家。
王福儉 中國信保資信公司高級主管,注冊估值分析師 CVA,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特聘講師,主要專注于企業海外投資經營風險管控和融資實踐。在海外項目風險評估理論及評估實踐方面經驗豐富,參與百余個境外投資項目風險評估工作。
姜海濱 大連工業大學碩士,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助理,北京華夏智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供職中國建材集團,國家投資集團,泛華建設集團,北大縱橫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