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創業也是一樣,閉門造車難度很大。作為創業者,在時間、精力、資金都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傳播這事效益最大化?
“站得高,尿得遠”這是企業戰略專家姜汝祥多年前給房地產企業提的建議。這話也同樣適應于創業者,選擇大平臺、對著大喇叭喊的效果更好。
一個兩人的公司,通過參加比賽獲得特訓班的機會,三個月后獲得2000萬元的A輪投資。這不是一個童話故事,而是發生在2011年創新中國比賽中的一個案例。
這家名叫北京憶恒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殷雪冰說,通過比賽,我們進入了聯想之星學習 班,一路下來認識了很多風投,最后英菲尼迪的一只基金投來了橄欖枝。
細究殷雪冰的案例,能夠成功融資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站到了一個大平臺上,通過勇敢的自我營銷,從而被投資方所發現。
如今針對創業者的平臺已有不少,比如創業咖啡廳、各種沙龍、各類比賽甚至是電視創業秀。創業者應該如何選擇呢?
事實上,各種平臺的資源和特色不同,創業者參與的目也不完全一致,但仍有一些共同點:即創業者希望通過借力平臺吆喝,要么是為了擴大影響力,要么為了獲得投資,要么為了搶奪市場。
參加過多種平臺秀的筋斗云(北京)有限公司CEO段彬認為,大平臺才有大影響力,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
當然,站在大平臺上了,還要學會怎樣吆喝。同樣通過成功吆喝獲得投資的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CEO徐灝的經驗是:項目在取得某種驗證之后再拿去秀,效果會更好。比如做互聯網產品的,一定要用戶累積到一定數量。
吆喝傳播是企業的一項必修課,創業者從初期就應學會借力傳播,這對企業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當然,前提必須是你自身足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