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有位乞丐蒞臨重慶,該人“穿西裝、打領帶,前衛的莫西干發型染成鮮艷的紅色,腳邊立著一只貼滿航空公司托運標簽的行李箱”,照相一塊、合影一百的價格加上那只要飯的碗,構成了這位“最潮乞丐”的形象。據說他的西裝價值四千塊,是他的工作服,平時還舍不得穿上,只有在行乞的時候才會穿。
好吧,這位雖說是坐著飛機滿中國飛行乞討、堅決聲稱自己是乞丐的人士,其實就是個“行為藝術家”。他自己雖然不承認,但他的行為本身就構成了藝術,與傳統乞丐的乞討方式大相徑庭。雖說對于藝術有不同的認識,沿街那磚頭拍胸口的可能也算行為藝術,但這個畢竟還是太出挑了,值得用個什么“家”字形容。
關于這個乞丐要說也沒啥好評論的,標新立異總是能夠得到相應的收益,人家能坐著飛機乞討,正好說明這個手段是有效的,實際上我們從中倒是可以學一些市場營銷與客戶需求方面的學問。
作為一個乞丐,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眾人當中突出自己。有些人展示肢體的殘疾,有些人抱著孩子求同情。但這種常規手段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目的:比慘。說到這里我們可以會心一笑,想想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當中的某個場景,具體說是周星馳拿著蟑螂“小強”哭訴的場景。這方面競爭者實在是太多,以至于現在看到某些場景,大家都覺得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很難讓人有所觸動。須知您掏錢給乞丐與您掏錢買東西沒有什么不同,經常都是沖動消費。
而人類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好奇,西諺云“好奇害死貓”。有些產品就是靠引發別人的好奇心與獵奇心理才能銷售的,尤其是那種您這輩子就買一次的東西,不圖有多實用,就是為了一時的好玩兒。這位“最潮乞丐”基本就是利用了這種好奇與獵奇,成功地把自己推銷了出去。而他確實應該到處走才行,不然人們很快就會厭倦,不會再掏錢了。
所以與其說這是一個行為藝術的乞丐,倒不如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營銷手段,很多事情都是生意,主要看是否能找到客戶的需求,如果沒有需求,就找到客戶人性的弱點,然后創造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