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的A股市場將延續2019年下半年的風格,震蕩上行,重點關注兩大驅動力:其一是制度變革;其二是科技創新。2019年的制度變革主要是A股市場對境外機構投資人的開放,從QFII和R-QFII開閘放水到完全解禁,經“陸股通”入市的資金從日均13億~14億元,到11月和12月日均33億~34億元,再到年末10個交易日日均60億~70億元。境外機構投資人的市值占比已接近2萬億元,挑戰境內公募基金的市值占比。A股流通市值占比已在2018年7月突破6%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達到甚至超過13%。在行業分布上,盡管周期股板塊表現不佳,工業、能源和傳統汽車業持續走低,但是,大科技、大消費和大健康三大板塊表現靚麗,牛氣沖天,逾百家公司股價翻番,漲幅最高的卓盛微股價漲逾9倍!
2020年最重要的制度變革是《證券法》修訂完成及其實施,本次修訂最大的亮點是證監會取消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全面實施注冊制。證監會的市場定位將從“管”變為“監”,從管從業機構和股票發行,轉變為監督和處懲為主責,這一功能性轉變或將助推一個大牛市,就像2015年《證券法》修訂與股權分置改革一樣。此外,國家的宏觀政策體系或將在財政和貨幣兩大調控杠桿之下,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統性的股市調控制度。銀行信貸資源也將從以往20多年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轉向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從而提升企業的直接融資比例,提升家庭資產配置的金融資產占比,讓股市逐步替代樓市成為居民財富增長的驅動器。
2020年上半年股市的領漲行業依然以大科技為主導,以大消費和大健康為兩翼,大金融板塊或將啟動。尤其是在境外資金長驅直入的背景下,本土證券公司將迎來新一輪增資擴股加杠桿,以抗衡境外投資機構的競爭。盡管新修訂的《證券法》依然保留了證券從業人員禁止買賣股票的爭議性條款,但券商增資擴股從事自營證券投資的趨勢不可逆轉,以自有資金為支點的杠桿化投資或將上升為A股市場的投資主力,各類合格的私募證券投資機構也將此起彼伏,成為A股市場的一道風采。
2020年第一季度,周期股和國企股主導的板塊仍將躊躇不前,“滬指3000點魔咒”陰魂不散,滬指或將在2900~3200點區間內震蕩。第二季度有望上行突破,滬指有挑戰3500點的可能,創業板指數有望突破2400點。上述判斷的主要依據是:1.國有企業資本化的機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2.新版《證券法》3月1日生效后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2020年,經濟增速仍將繼續下滑,國民經濟的證券化和家庭財富的金融化,或將成為超預期的“證券化紅利”賦能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弱化政府投資驅動的數量型增長,轉變為財富增長和民間投資“雙輪驅動”的質量型增長,表現為居民投資率和創業率雙雙提升。質量型適度增長的背后是思想創造財富的機制,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自由選擇。在證券投資和科技創新的驅動下,富人投資,窮人創業;富人慈善,窮人脫貧,多樣化的社會選擇才能真正化解失業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