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之前,創始人就失去了控制權的世紀佳緣,最終,可能會以一個“白菜價”私有化,離開資本市場。
3月3日晚,世紀佳緣宣布,收到宏利聯合創投基金(Vast Profit Holdings)發出的私有化邀約,報價為每ADS(美國存托股)5.37美元現金。世紀佳緣的股票3月2日收于4.64美元,上述報價的溢價比為15.7%。
大部分中概股私有化的原因,不外乎是股價偏低,資本市場作為融資通道的價值低下,對于公司品牌,“上市公司”也不再是一塊可為之背書的金字招牌,盛大網絡、分眾傳媒都如是,世紀佳緣也如是。IPO之后,世紀佳緣被美國投資者質疑為“盈利模式單一,會員看信收入占到全部收入90%”,股價長期低迷,市值從IPO之時的3.3億美元,下跌至2015年3月3日的1.49億美元,增發再融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這種情況下,放棄上市公司的地位、資本市場的增長要求,股價、財報的束縛,重新思考公司戰略,確實也不失為良策。
即便如此,作為一個非創始團隊而是資本機構發起的私有化邀約,這樣的價格也相當低,近乎白菜價。從財報看,世紀佳緣近期的業績并不差勁,2014年的Q1~Q3財季,它的營收同比增加分別為20.5%、21.8%、25.5%,2014年總營收應該在1億美元上下,其毛利也在60%左右。而以世紀佳緣3月3日市值1.49億美元計,15%的溢價也只有大概1.7億美元,而且賬上還有9千萬美元現金,相當于宏利基金只掏了8千萬美元就買下了這家季度平均增速20%的公司。
面對低價的私有化邀約,如果大股東足夠強有力,肯定會堅決抵制。然而,對于這個私有化邀約,世紀佳緣管理層的態度卻相當和緩友善,這已經說明了問題——大股東認為這個價格足夠OK,可以賣掉世紀佳緣了。
世紀佳緣CEO吳琳光發布內部郵件,稱公司尚未對此邀約做出決定。吳琳光還表示,“不管邀約是否被執行,這一資本層面的工作,對佳緣的經營只會有正向的影響。無論是否私有化,新股東的加入對公司的發展都將會起到助力的作用,各位的發展也不會受到任何負面影響。”
而《中國企業家》聯系了世紀佳緣公關總監陳楚,對于 “宏利基金背后是誰” 、“私有化是否管理層主導”等敏感問題,他表示無法回答。但是,談及私有化原因,他表示:“宏利基金看好公司未來發展,認為股價被美國資本市場嚴重低估,這是私有化邀約的主要原因。”
令人扼腕的是,身為創始人,面對如此低價的私有化邀約,龔海燕也選擇了不再戀戰,全身而退。早在2015年3月2日,宏利基金已經從Aprilsky收購了世紀佳緣8,003,763股普通股,至此,龔海燕從資本層面全面退出了世紀佳緣。此前,通過該機構,龔海燕的持股比例是16.1%。
實際上,世紀佳緣的IPO,正是在龔海燕放棄了企業絕對控制權的情況下完成的。世紀佳緣IPO之前的融資歷程并不算順利,龔海燕以本人股權的強力稀釋為代價,才拿到了三輪數目并不高的融資,世紀佳緣的天使輪是錢永強的200萬,以及錢永強、徐小平、王強4000萬元人民幣,A輪是啟明創投的1000萬美元。上市之前,龔海燕本人的股權占比就被稀釋到25.79%,上市之后則只有20.27%,第一大股東則是錢永強控股的Fame Gain Investments Limited,第三大股東是啟明創投。如今的私有化結局,在IPO之時,已經埋下了種子。
當年,龔海燕2012年底辭任CEO,也曾被解讀為“資本逼宮”。IPO之后,龔海燕曾經力圖使公司的收入多元化,做了婚戀導購網站喜鵲網,但是,該業務并不成功。龔本人曾證實,2012年3月,吳琳光的加入,正是錢永強和啟明創投甘劍平的介紹和建議。
公司如同創始人自己的孩子,面對低價私有化邀約,創始人黯然退場,唯一的可能性是,她不愿意與董事會多數派唱反調,讓公司陷入無休止的拉鋸戰之中。何況,如今的世紀佳緣經不起折騰:自2012年起,為了擺脫“盈利模式單一”的帽子,世紀佳緣就開始了全方位的轉型,除了移動端轉型、推出智能手環之外,還要在線下開設門店,切入線下婚戀市場,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大規模的投入和團隊強悍的執行力。
如今,可以預見的結局是,創始人已經退出,如果私有化成功,世紀佳緣就變成了一家完全由資本控股,由職業經理人打理的公司。這樣的公司結構,對于世紀佳緣的轉型,將發揮何種作用呢?一切,只能留待時間來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