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楫:科技創新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根本出路
關于碳中和目標約束下的綠色技術創新話題,我有如下幾點看法。第一,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是走向碳中和的終極解決方案。走向碳達峰、碳中和是
關于碳中和目標約束下的綠色技術創新話題,我有如下幾點看法。第一,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是走向碳中和的終極解決方案。走向碳達峰、碳中和是
未來應重視國有資本改革、土地改革,反哺農民。中國的金融結構、城鄉差異、地區差距、收入差距表明,我們很難用歐洲和美國的刺激政策。歐美這樣的政策下去,一個很可能的結果是資產再次飆升,樹往天上長,但問題是不能長到天上去的,會導致財富差距,貧富差距繼續拉大,社會矛
在金融的領域里,瑞·達利歐能夠成功,是因為他總是抓住幾個特別重要的變量,風險折扣的利率水平、風險溢價、利率、通貨膨脹、增長率,這是
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高達22 58萬億元,位列全球第二,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黨的十九大之后,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了兩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作者 | 鄭翔洲,優勢資本管理合伙人、《商界評論》首席經濟學家本文通過優勢資本管理合伙人,《商界評論》首席經濟學家,著名商業模式專
在參加中國畜牧高峰論壇的時候,一名畜牧界的企業家跟我講,說:路老師,壟斷太可怕了!你看那些互聯網巨頭,市值都上千億了。我說:市值上
馬爾克斯說越文明,越孤獨(The more civilized, the more lonely),參照這種邏輯,我們或許可以說越奮進,越焦慮。焦慮,成為當今中
人人都有麥克風,這是黃日涵在接受采訪時說的最多的話。80后的青年學者黃日涵既是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副教授,也是在新媒體上擁有百萬
我欣賞的一位企業家兄弟跟我講,今年要實現戰略式增長。我很是贊同,企業要優先追求戰略增長,這與燃料動力出現前,遠洋航行主要靠潮汐與洋流是同樣的道理。中小企業的戰略,站在市場的角度看,就是精準定位,首先要解決市場問題。市場是我們的天時,資源是我們的地利,解決天
近日,《商業評論》編輯帶著一系列問題,采訪了CUW美國威斯康星協和大學MBA課程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周穎。她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