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不包裝就是最好的包裝
包裝的目的,除了突顯營銷活動的獨特性、創造議題,更重要的是能為銷售結果帶來正面效應。如果未能成功創造話題并挹注營業收入與獲利,那么包裝有可能就是過度包裝。
包裝的目的,除了突顯營銷活動的獨特性、創造議題,更重要的是能為銷售結果帶來正面效應。如果未能成功創造話題并挹注營業收入與獲利,那么包裝有可能就是過度包裝。
有關李寧品牌重塑與發展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前不久一家著名管理雜志約我談談這一問題,由于正在外地講學,沒有如愿。但對這一問題我還是有點想法的,想與同行們溝通。
王老吉——一個百年涼茶品牌,發明于清道光年間(1828年),距今已有184年,有“涼茶王”之稱。
一個品牌不僅僅是一個標志,而品牌標志產生的影響力并不是由企業決定的。這關系到產品體驗和品牌體驗。
無論是主觀上不重視,還是客觀上的不具備思考習慣,歸根結底是對產品信息所包含的背景因素不了解,而與產品相關的公司市場部的相關職能就更理解不深刻,認為就是公司的一個部門而已,與我自己的銷售關系不大。
培養品牌忠誠度的關鍵并不是物美價廉,是在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強有力的聯系。品脾忠誠度不僅可以創造企業長期穩定的利潤,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推廣傳播的成本,它是企業最寶貴、最穩定的資產。
這種通過整體安排的系統工作,來實現企業形象在行業的市場影響力,是最牢固、最長久的一種方法。例如“同仁堂”,我們提起這個品牌想的不是某一個或者某一類產品的優勢或者其自身在渠道方面的優勢。
上個月生日,伙伴們送我幾張蛋糕店的代金券,店名是四個字,字體很小,我不戴老花鏡看不清楚,戴上老花鏡看了,發現店名比較洋氣,叫瑪麗斯汀(代金券用完了,現在記住的也是發音,不敢保證是完全正確的名字)。
“有春天,無所畏”,這句廣告語彰顯了凡客的心聲。當它鋪滿了大街小巷公交站臺廣告牌的時候,正是2012年初春,新的一年開始了。
市場競爭既是綜合實力的競爭,也是空間、時間和策略組合的競爭。一線品牌進攻某一區域,往往并不是不惜代價地投入,而是利用其品牌優勢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市場資源(比如經銷商資源、終端資源、媒體資源、行政資源),如果我們在競爭中很好地利用策略,破壞它調動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