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文化的特質是倫理、民主、科學,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就是企業倫理、企業民主、企業科學。
企業倫理是家庭倫理在企業中的延伸應用;企業民主表現為領導的決策建立在集體的共識基礎上,這個決策體現員工個人、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企業科學表現為企業的活動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家利益,并且建立一整套正確的決策和行為流程。
企業民主和企業科學只有得到企業倫理的保證,才是完善的,才能保證企業百年基業長青。這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的核心,是企業倫理。企業管理的本質就是建立具有企業倫理的企業民主和企業科學。
西方,主要是美國與歐洲,大部分企業只有企業民主和企業科學。而日本的很多大企業則具備這三者。這也就是許多日本的大公司可以公開讓人參觀其企業的原因,因為企業民主與企業科學容易學到手,但是企業倫理卻很難學,西方文化中沒有倫理概念。
前面提到過,企業倫理是企業文化最核心的東西。因此,要開展企業文化,除了不斷地學習與創新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合理的決策流程和行為流程(企業科學和企業民主)外,就是重點加強企業倫理建設。
“建國君民,教育為先”。加強企業倫理建設就是持續不斷地在企業推廣企業倫理的宣傳與學習 。這是百年樹人的一個過程。
企業倫理的建設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時下,興起一股國學熱。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從國學中汲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管理)的智慧,甚至包括一些外資在華企業,如德國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國內一些高等學府如北京大學、清華 ,紛紛舉辦國學與企業管理的高級學習 班;海外華人一些知名人士如蔡禮旭先生、周泳杉先生也在國內大力宣講國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他們從《弟子規》講起,把博大精深的格物致知到治國平天下等內容講得深入淺出,讓人比較容易地做到知行合一。
目前,面對全球性質的金融海嘯及經濟危機,日本及歐美的一些企業已經在探尋企業管理中的深層次問題,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提出了企業管理由TQM(全面質量管理)轉向TEM(全面倫理管理)的概念。
看來,西方式的現代企業管理方法確實已經出現了問題。真正的智慧還要從東方文化中尋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