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聯想集團,從創業到現在, 企業文化 做過幾次提煉、變革和提升,但從來都不實行這種早訓制度;
有一家企業在管理制度上明確規定:“凡公司10人以上參加的任何會議,會前必須集體朗誦企業精神。違者罰款20元/人”,結果反而士氣下降;
許多咨詢專家在給企業設計企業文化執行方案的時候,也強調必須進行正面的形式化的灌輸。還有的專家云山霧罩的給企業“策劃”了一套文化,要求企業“不管怎么樣,只要你硬灌就是了”,廣東一家咨詢公司公開在網上提出自己的觀點:“企業文化一開始必須是強制性地灌輸,然后才逐漸可能進入主動地被接納……”;
企業文化網的觀點是“企業文化建設一開始就是共享的,我們不贊成一開始就硬性灌輸。任何手段必須在認同的前提下才有實效”
…………
對這種司訓現象(包括讓員工在班前或者會前朗誦企業精神、工作作風、行為準則,或者集體唱司歌,我們統稱之為司訓),我們究竟如何看待?是對還是錯?是不是只要做企業文化就必須要集體朗誦司訓?
為了明晰這種現象,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為什么要做司訓?這種做法的關鍵是什么?如何做才能有實效?
首先,我們來看司訓的目的。作為企業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班前朗讀司訓的作用有:1、統一和強化企業核心價值觀,減少一些員工的支離理念和小團隊思想,讓員工按照司訓的要求投入到工作中去。2、提升士氣。團隊集體朗誦可以給員工異口同聲、眾志成城的心理暗示,形成團隊的默認語言。3、能使企業司訓中的關鍵理念盡快地樹立起來,達成100%的認知率。
由此看來,班前朗誦司訓是企業文化建設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是不是這樣做了一定會起到理想作用呢?
不是的,這里有個很關鍵的節點。
按照現代企業文化的理論,結合在企業文化咨詢實踐中的經歷,我認為,班前司訓起不起作用的關鍵不在這項活動的本身,而在于司訓的內容也就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否能被員工認可。如果朗誦的這些內容,員工已經了然于心,朗誦只是把員工認同的觀念條理化,凝煉化、統一化,那么員工在朗誦時就會有一種身心的參與體會,就會對企業經營個性產生一種凝聚矢向,覺得自己和企業是一體的。這樣在工作中也就能自覺的按照司訓中的價值觀去為人處事。尤其是在表彰會等企業團體集會上,齊聲朗誦司訓,大家會有一種崇高的集體自豪感。這種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又會通過員工的言行傳播到企業的外部客戶,包括顧客、合作者、供應者、政府、媒體、社區居民等;企業文化通過員工滲透到社會中去,又從社會公眾集中回到企業品牌精神上來,從而產生令對手無可仿效的品牌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