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第一點:假設諸葛亮不是諸葛亮,能否創下空城計這般奇跡,若此時諸葛亮棄城逃跑,十五萬大軍必定追上,將其活捉,歷史必然改寫,不能逃不能待著硬拼,只好有此一搏,這就是所謂英雄。
感悟第二點:《空城計》的成功,源于諸葛亮對司馬懿的了解,也源于司馬懿對諸葛亮的了解,司馬懿知諸葛亮一生謹慎,絕不可能做如此險事,而諸葛亮也知司馬懿知自己一生謹慎,絕不可能做如此險事,才會如此行險,才會有《空城計》之傳奇,假設派一名魯莽小將,斷不會有如此深遠思考,早已活捉諸葛,亦不會有《空城計》了。
感悟第三點:英雄:古語有云: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英雄這一詞,一直被大家尊崇,然而,我們一思考,英雄是在什么情況下的什么人物?從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應是危難之時的全才,為什么全才還會有危難之時,顯而易見,一人之力無力應對,哪怕是英雄式的全才,所以,我認出,英雄的出現必定是組織與系統的不健全,系統的體制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激勵機制,顯得彌足珍貴,創造一個知對錯,有獎懲,重速度的團隊,應落實到底,務實到底,聯想到我的課程,<執行,贏在溝通》中,企業文化體制建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感悟第四點:戰略PK戰術,《空城計》是一場戰役,而非一場戰爭,《空城計》的出現是因馬謖擅自更改屯兵之處造成的,《空城計》戰役的勝利,并不代表戰爭的勝利,戰略再完美,執行不到位,一切為零,固守街亭,保住糧草之道為戰略,《空城計》只是迫不得已,無可奈何的戰術罷了。
感悟第五點:審時度勢,我們忘了一個人,司馬懿,當時的魏國大敵乃諸葛亮,如若真活捉了諸葛亮,平定蜀國,在當時的國情下,司馬懿回國后必定罷免兵權,再無掌兵之日,也就無后來的司馬炎建晉之歷史,當司馬懿看到諸葛亮的無奈戰術《空城計》時,下令退兵30里安營扎寨,而諸葛亮因痛失街亭,揮淚嶄馬謖后,自覺用人不當,上表劉嬋,自降三級,想來不無道理,做為當時的總經理,明知街亭如此之重,竟用人不當,董事長劉備臨死前叮囑諸葛亮馬謖之才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然諸還用之,豈能不降,我想我若是諸葛亮定親率三軍,在五路口扎寨,拒抗司馬懿,劍指雍涼關,入主中原,平定天下,那是后話!
值得肯定的是,《空城計》是戰術也好,是無奈也罷,必竟是成功的,當戰略這個大方向有所偏頗,戰術在個別戰爭中,就要脫穎而出,這就是所謂英雄,正如企業小的時候,不能事事俱全,而這時,正應用如此戰術做好區域市場,用奇正之道迅速擴張,占領更多市場,“入主中原,平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