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鋼明表示,中國產品能夠進入美國市場,靠的是企業競爭力和產品的質量。“過去我們到美國超市,來自中國的產品可能主要是衣服、紡織品,或者是玩具和文具。現在我看到的都是大型屏幕的彩電,包括很高檔的電腦”。
袁鋼明稱,超市售貨員說,自己所在的商場和中國的TCL有合作關系,因為TCL的品質是各國產品品質中最好的,“中國企業的產品出海到了美國,很有能夠打入深層市場內部的營銷辦法,所以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很大程度上基本上都是靠企業的競爭,靠產品質量的競爭”。
“你在美國就感覺到,美國的消費者看到中國產品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是個非常強大的國家,生產的產品非常可信,非常可靠,中國的產品質量達到了這樣一個程度”,他說。
袁鋼明表示,上述所說的產品,絕大部分都是中國的民營企業生產的,這些民營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發展能力,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的主力。“我在中國訪問了很多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競爭之激烈,之殘酷,超過了所謂市場經濟國家,比如說日本,我的一個合作伙伴就認為中國市場經濟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日本的企業,甚至超過了美國”。
“這種激烈的競爭有時候政府想擋都擋不住,所以我覺得中國經濟的發展都是這種汪洋大海,狂風巨浪般的市場經濟發展所形成的”,他說,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應該倒立一下,應該是市場與政府,中國經濟最基本的力量的發展是靠市場,因為中國經濟巨大的變化就是改革開放以后,引入了市場機制。
“我覺得中國經濟真正市場化的程度之高,之激烈,達到了世界上很多市場經濟水平很高的國家所達不到的程度”,他認為。
此外,袁鋼明強調,政府是為市場服務的,而不是去替代市場,凌駕于市場,或者改變市場,調控市場。“中國經濟的成功的的確確是市場充分發展,充分發育,激烈競爭成長起來的,而政府積極來支持和培育這樣一個競爭的體制,這是主線,這才是中國經濟成功的一個秘訣和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