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企業對產品的定價問題是一個比較忽視的問題。定價往往是管理者最復雜的決策。
第一,產品的價格往往是受限制的。
定價的范圍,實際上是在思考這個東西值不值,特別是競爭趨同品,產品越沒有差異,這個產品在一定區間里面的價值就越是一定的。假如你要超過別人來定價,那么條件就是你的競爭必須要有差異。產品一定要有不同,如果你沒有不同的話,那么必須有創造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其實你發現,服裝為什么往往能超過定價,那是因為它有設計的元素在里面,因此你要放大你的產品競爭差異。
我們來做一個推演。如果說一家公司在自己的營業空間里面,產品漲價,產品銷售量不變,價格漲了10%。漲價10%會引起邊際經營貢獻上升17.6%,而固定費用沒有發生變化,你會吃驚的發現利潤會增加35.56%,那么會得出一個什么結論呢?
結論就是,能漲價的話盡量漲價,銷量如果上升貢獻利潤更快,什么原因呢?因為銷量上升,生產成本也同比上漲了;而如果漲價的話,成本是沒有增加的。所以我們發現,銷量上升還是有一定代價的,而漲價是坐地收錢,漲價對利潤的直接貢獻最快。
第二,我們來看漲價會不會對現金引起變化?
有些人認為,漲價現金會減少,實際上不是這樣。一旦產品漲價,你就會發現,產品的存貨沒有增加,最多是應收賬款增加了。因此,我可以這么說,一旦你敢于漲價,你的現金流會同比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更大!產品的銷量上升利潤會上升,但現金流會減少,現在我們發現,只要敢于漲價,不僅僅利潤上升的更高,而且現金流還會增加,當然前提是你的產品要能賣出去。如果能賣出去產品,寧可變動費用增加10%,也是劃算的。比如說,有個例子,鞍山的有個旅行社,辦的老年旅行團的業務,每個人玩一天價格是60元。后來學過課程后回去改變了經營策略,增加了一個旅游景點,把價格漲到了80元一天。跟旅游景點談判的結果是成本增加了5元,但是收益增長了15元,結果是,報名旅游的數量不僅僅沒有減少,還略有增加,現金流也同比增長了。因此,只要你找到了一個漲價的理由,就不要放棄。做企業一定要提供一流的服務,提供一流的價值,收一流的錢,造一流的人才,這才是良性循環。千萬不要三流的價格,做四流的事情,找五流的客戶,最后弄了一個失敗的結局。
所以千萬不要降價。一降價的話你就會發現利潤損失更快。如果把公司的產品降價10%,你有把握銷售量提升多少呢?從銷售的角度來說,產品降價10%,銷量最多增長20%-30%,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如果邊際效益是40%,降價了10%,你就發現你需要增加1/3的銷量才能彌補降價的損失,所以很多公司降價的時候根本沒有算過這一點。降價一定要用銷量來彌補損失,而往往大多公司銷售達不到降價的彌補量,降價直接導致利潤的流失,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情況。很多企業在降價以后都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原因就是降價拉升的銷量沒有彌補降價帶來的損失。因此,一個公司做降價決策的時候一定要來做一個測算,看看降價以后需要多少的量才能保護原來的效益。
第三,促銷政策。
促銷就是為了賺錢,因此公司在做促銷的時候千萬不要為了量來銷售,而要為了利潤來銷售,這是很重要的。大連有一家美容院,有6個分店,其中一個分店銷量很好,老總就獎勵給了那家分店的經理一部車,后來我看他們報表的時候發現,6個分店,最不賺錢的就是那家銷量最高的。原因是這個店最喜歡送東西,本來一個月能賺一萬的,結果一送東西利潤就少了,完全就是在賣銷售額,所以送東西的時候也要測算一下。當你送的東西附加利潤值很高的時候,因為你的直接成本低,送東西就要比降價來的劃算,因此我們聯想到,到飯店去消費的時候,釣魚的方式是最好的。對店家來說,送折扣券要比直接在飯價上打折要劃算的多。
一個企業降價、漲價是為了提高效益,而提高效益是為了提高利潤。那么一個企業在做決策的時候就要先確保利潤,把利潤定好。比方說,一家公司的保本盈利是3000萬,產品原來的價格是100元,成本是60元,產能是100萬個產品。假如公司采取降價20%的決策后,產品價格就是80元,成本是60元不變,要想贏得目標1000萬元的利潤,必須要200萬個產品才能保本,那么200萬個產品可能嗎?不可能,因為產能不可能,翻一倍了,所以你就發現降價20%是不可能實現保本盈利的,不能采取降價20%的政策。那么能不能漲價20%呢?
我們來模擬一下,1000萬的利潤。一漲價很多人都怕丟掉銷量,到底丟多少銷量呢,我們來算一下。漲價20%,產品的價格就是120元,成本是60元不變。這個時候需要賣多少產品才能實現4000萬的利潤呢?答案是66.67萬個產品。這個時候我們再來考慮一下,會不會丟掉1/3銷量的客戶?這個公司最后保守的估計銷售量是75萬,所以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只要敢于漲價20%,丟掉了1/4的客戶,也能讓利潤增長。
總結一下,價格的變動、利潤受單位邊際貢獻的影響是很大的。漲價和降價對企業來說,取決于你的產品適合哪一種市場價格策略。北京有一家真心瓜子,他們產品的價格就一直在跟隨恰恰瓜子,永遠比恰恰低10%-20%,也同樣賣的很好。所以我們發現,你的產品是要一個普遍的市場價格還是在細分市場,價格的背后是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市場特征,采取一個什么樣的市場價格,這是關鍵問題。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售價的變化跟企業的利潤聯系是很緊密的。提高售價跟市場接受度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往往普銷性的市場對價格的敏感越高,比方說,服裝企業做批發的,往往賣的是價格,做專賣店的,就要賣差異,所以要為產品選擇一個市場。經營者需要在銷量增加和利潤增加之間找平衡,是要銷量還是要利潤,這是在對產品做出售價的決策時一個很重要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