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公司經營而言,我沒有任何經驗和知識。因此,在京瓷成立之初,準備工作該如何進行,我一無所知。從創業后的第一個月開始,雖然只有28名員工,但為了向他們支付工資、獎金,資金的周轉應該如何運作,我也摸不著頭腦。產品唯一的客戶是松下電子工業,我忙于去交貨,忙于收取貨款……作為經營者,我對此煩惱不已。
道不同不相為謀
其實,從根本上思考事物應有的狀態這種習慣,從松峰工業時期已經具備了。那時,松峰工業連續虧損,工資都付不出,常常拖延一個星期,甚至兩個星期。獎金更不用談了。企業與工會總是紛爭不斷,公司內紅旗招展,一年到頭罷工不停。
我想離開這家公司,但卻不能如意,公司分配給我的工作,是開發新型陶瓷材料,我不得不投入這項研究。公司待遇低,缺乏像樣的研究設備,條件惡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做出出色的研究成果,該抱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態投入工作呢?這個問題我每日
都在思考。
為了做好工作,從那時起,每當我有所感悟時,就把自己的想法記在筆記本上。當我開始經營京瓷時,我常常把記錄了我工作要訣的筆記本拿出來,再添上經營中新的體悟,將這些要點重新加以整理。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哲學。
我自己投身于工作,埋頭于經營,在實踐中反復思考究竟該怎么做,工作和經營才能順利開展。在這一過程當中,終于領悟了有關工作和經營的理念、思維方式以及具體的方法模式,歸納起來就是哲學。
有人說,擁有什么思維方式,難道這不是個人的自由嗎?但是,企業為了員工的幸福,需要確立一個遠大的目標,需要不斷地成長,這就要求有正確的哲學,正確的思維方式,作為共同的標準。在此基礎上,來統一全體員工的方向,特別是領導眾多員工的公司干部,必須充分理解公司的思維方式,從內心與公司的哲學產生共鳴。
你的哲學與我的不一致,我無法接受,如果有這樣的干部,公司的力量就無法凝聚起來。當然,不光是干部,一般員工也要與公司一條心,一起朝著相同的方向努力奮斗。為此,他們必須加深理解公司的哲學、思維方式,大家共同擁有這種哲學。
雖然這樣強調,但是一直有人會有抵觸情緒。盡管如此,首先大家必須理解一個道理,企業是一個集體,為了實現高的目標、遠大的目標,大家在工作中,必須配合協調。不管個人的好惡,全體人員都需要擁有共同的思維方式,需要理解,并贊同這樣的思維方式。這是做好工作,實現企業目標的前提。
不理解、不贊同公司的哲學,表面又裝出理解贊同的樣子,彼此都不愉快。我認為在這一點上必須要明確,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誠信是最基本的
所謂哲學,首先應該是經營公司的規范、規則,或者說是必須遵守的事項。經營公司無論如何都必須有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規范、規則或事項,必須在企業里明確確立起來。
但事實上,公司的這種規范、規則或者說必須遵守的事項,并不明確的企業比比皆是。就是這個原因,無論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的企業丑聞不斷發生。歷史上一些有名的大企業,甚至因為這類丑聞而遭無情淘汰。
回顧過去,在日本因食品造假的公司都消失了。在美國,大型企業安然公司,因財務作假而崩潰;在中國,大型的乳制品企業三鹿集團,因為對三聚氰氨事件負有責任,導致資不抵債,這些事在日本也有所報道。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企業忽視了必須遵守的規范規則。企業舞弊丑聞之所以發生,都是因為沒有明確自己的職責,或者說這種哲學沒有在企業內部得以滲透。
在多數企業里,首先沒有經營者向員工們提出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個問題。而我思考的所謂哲學,卻正是針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同時這也是孩童時代父母、老師所教導的做人的最樸實原則,要正直,不能騙人、撒謊,等等。這起碼的東西,還需要在企業里講嗎?或許有人感到驚奇,但是,正因為不遵守上述理所當然的做人原則,才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企業丑聞。
例如,為了獲利,這種程度的違規沒有關系吧?將公司內部的規范規則稍微扭曲一下、變通一下,就會行通了。于是,稍進一步的違規也沒有問題吧,把規范規則又拋到一邊,這樣的企業或者產品肯定會發生問題。如果將問題公開,企業可能蒙受巨大的損失,于是采取不如實公布、沉默應對的態度。而由于內部的告發,問題暴露時,企業又出面掩飾,做假報告……結果,輿論譴責企業說謊騙人掩蓋真相,事態愈加復雜,最后導致企業崩潰。
不妥協、不示弱
翻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這一點看得尤為清楚。霸道的經營者,以武力迫使人屈從,但終究沒落,然后諸侯割據。霸道統治的時代持續了一段時間,但霸權主義走到了盡頭。亂世之后,人們渴望王道出現,以仁義治國的當政者登上歷史舞臺。以王道治國的當政者,人格圓滿,但因為性格懦弱最后被奪權,導致滅亡。從中可以看出如何治人,對于任何一個時代的當政者來說,都是極為困難的課題。
京瓷創業后的第九年,當時還是一家中小型企業,在日本企業中,也算是最早進軍美國市場的。在現在的硅谷的斯坦福大學附近成立事務所,在美國開展營業活動。當時,正好是硅谷的“黎明時期”,事務所的周圍還是櫻桃園,種了很多櫻桃,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營業的,雇傭了當地的一位日裔員工,面孔和日本人完全一樣,但思維方式完全是美國人的一套,各方面都與我們持有不同的意見。
我們不能不面對這個問題。后來,我們在圣地亞哥市場聘用了一位美國人做廠長,也總是意見對立,格格不入。因為有了上述的經驗,我認識到在海外經營企業,歸根到底就是如何治人的問題。當時,只要現場一發生問題,我立刻飛往美國,穿上與生產工人一樣的工作服,到車間巡視。看到工作態度差的員工,就要他們改進。
比如,看到當地的女工在進行裝配時手忙腳亂,我會走到她身旁,教給她作業方式。這時候,身穿西裝的當地經理就會過來,說稻盛社長,您這樣做讓我們很難堪,只要到辦公室聽我們匯報就可以了。你穿著工作服到工廠,和女工們做一樣的工作,會被人小看。我并不介意別人怎么想,此后還是同在日本一樣,深入現場,與員工們一起拼命工作。
有一次,一位美國的年長員工,表現出厭惡工作的情緒,將陶瓷原料灑了一地,讓我逮了一個正著。“干活怎么能這樣?”我對他勃然大怒。這位員工也火冒三丈,頂撞說“這樣的公司能干下去嗎?”拋下這句話憤然離去。后來,我才知道,這位員工是經歷日本沖繩戰役的勇士,經常對日本員工出言不遜。這么一位身經百戰的勇士,卻受到日本社長的嚴厲呵斥,對他而言這樣的場面難以忍受。即使這樣,我也毅然指出他的不是,這樣的態度作為一名員工完全不合格,我絕不改變初衷,決不妥協示弱。
我意識到,既不受到信任,又不受到尊敬,這樣的人在異國他鄉,治人、管人,當然不可能成功。同時缺乏對企業領導人的信任和尊敬,員工們對企業也就無忠誠可言,要做到不管領導人是否在場,都能一如既往地拼命工作,當然也就不可能了。
怎樣做才能讓對方信任和尊敬呢?那就是優秀的人格。要想贏得外國人的尊敬,必須具備特別優秀的人格,即具備做人的德性。這個“德”字超越國界,普遍適用,不能以德治人,企業在海外的運行就無法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