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級人才短缺成企業CEO頭號難題
國際知名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3月15日公布調查報告顯示,人才是當下中國內地CEO最憂心的事情,不過,內地的CEO們對其所在公司今年收入增長的信心則遠高于全球同行。
該調查報告指出,雖然比2011年的72%下降不少,但仍有超過五成的內地CEO,對公司在新一年的內地發展“非常有信心”,其信心來自于內地國內消費市場的支持。而在全球調查范圍,這比例則只有40%。
臺灣《經濟日報》引述前述報告指出,有59%的內地CEO認為招聘工人已變得越來越困難,事實上這挑戰出現在所有部門,而最嚴重短缺的人才則是中高層經理。
這份來自普華永道的“第15期全球CEO年度調查”報告,調查對象是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的1258名CEO。其中,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有160位,包括中國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青島啤酒總裁孫明波、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等人。
報告顯示,高達54%的內地CEO認為,人力因素已經成為內地企業有效創新的掣肘,這一比例遠高于全球31%的平均水準。只有三分之一的內地CEO對未來三年能擁有足夠戰略實施的人力資源表示“非常有信心”。
據普華永道上海合伙人顧宜分析,內地企業缺乏人才,特別是國際高端人才,但這并非是薪酬過低,原因很復雜,本地法規、稅收政策、文化環境,以及學校、居所、交通等軟硬體設施,尤其是實現自身夢想的氛圍,都可能成為影響國際人才向內地流動的原因。
鑒于歐洲與美國的經濟復蘇緩慢,為了尋求發展機會,CEO對內地寄予厚望。30%的全球CEO認為,在未來一年,內地仍將是業務增長的重要市場。
該報告認為,內地的中產階級隊伍迅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有高達40%的內地人口將成為中產階級,這將創造一個巨大的新興消費市場,有望推動內地經濟持續發展。
普華永道北京合伙人吳衛軍表示,內地經濟的增長速度可能放慢,但仍具有吸引力,對于全球CEO的發展戰略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然中國政府把今年經濟的預期增速降至7.5%,但不可否認,這樣的速度仍然比全球經濟增速高出兩倍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