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有少數老板沒想一定要把企業做到多大,他可能更希望能留多些時間享受生活,但有時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企業要么往前發展,要么可能存在被競爭對手吃掉的風險,使曾經的風光不再。
所以,經營企業這事,一旦上路了,便很難停下來,唯一的選擇便是向前發展。
當初創業的時候,老板是一個人帶著2、3個親戚朋友這么干起來的。
或許老板有獨特的市場眼光,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再加上一些運氣,公司跌跌撞撞中發展壯大了。
從當年連公司也稱不上的家庭小作坊,成長到一家小型企業,慢慢到中型,甚至大型,超大型企業,公司里的員工人數也是呈幾何級數的增長。
冷不丁某天,老板赫然發現,公司已經這么大的規模了,員工已經這么多了,他自己都覺得驚訝。
但盡管如此,在企業里老板最篤信的還是自己,他對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判斷力堅信不已。
什么部門經理,什么部門總監,什么先進的管理制度、流程,老板心里也知道這些東西在企業規模大了后都必不可少,因為事情要有人分管,員工和工作要有制度、流程約束。
但知道歸知道,老板心里還是認為企業里的大小事要入了自己的眼,要經過自己的手,他才能放心,晚上才睡得著覺。
老板心里想,再怎么說畢竟自己才是這家企業的主人,自己對企業的感情之深是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的。
當年也是自己赤手空拳,排除萬難才有幸把企業做到如今的規模,這些“外來的和尚”哪能懂得個中的辛酸,如今怎么可能讓他們為企業把握大方向?他們承擔得起責任嗎?
退一萬步說,就算他們駕馭得來,老板也不會放手。對于這些新聘請的管理者,無論是從能力還是忠誠度,老板打心眼里終究還是信不足的。
當年企業起步時,最艱難的時刻,也就是老板一人撐著熬過來的。當時又有何人能真的幫老板分擔?又有誰真的有這個能力分擔?
老板還不是這么靠自己熬過來了?在這個過程中,老板也越來越堅信,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現在企業做大了,事實勝于雄辯,老板自然對自己的能力更堅信了。
所以盡管企業早已不是當年那三、兩個人,或者十來號人的小隊伍了,早就已是有幾千員工的大公司,老板還是喜歡凡事親力親為,老板還是認為公司里的大小事一定要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才踏實,每日 晚上的覺才睡得安穩。
盡管老板也覺得操心這么多事情非常辛苦,但老板從創業時就是這么撐過來的,就是這么一切盡在掌握的,老板也習慣了掌控企業的全局,再說他也實在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其他人去負責。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一種現象是:企業規模上來了,員工人數多了,企業里管理層也不少,但關鍵時刻能拍板做決策的,還是只有老板一人。
倘若老板沒在公司,再緊急的事都沒法執行下去,還是得等老板回來拿主意,發話。
公司里這么多管理層、員工也習慣了凡事老板拿主意,老板做決策,他們的任務就是執行。
對此,德魯克告訴我們,“無論是小型、中型、大型或超大型企業,有關企業規模最大的問題在于,這四種成長規模并不是循序漸進地出現的。企業規模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成長問題,從一種規模轉變到另外一種規模的問題。而成長問題其實主要是管理態度的問題。企業如果要成功地成長,先決條件是管理層必須能夠大幅度改變基本態度和行為。”
“創業者通常滿心不情愿,也完全無法接受他不再能從小店后面的辦公室中掌控全局的事實。”
但企業規模大了,管理升級勢在必行,而這必須從改變老板的基本態度和行為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