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結起來就是企業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明確企業使命,就是要確定企業實現愿景目標必須承擔的責任或義務。前四個問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從事的行業特點來回答,至于第五個問題,由于企業不僅是創始人的企業,也是員工、合作伙伴和社會的企業,隨著企業走向發展和壯大,企業必須經歷企業邁向社會化的過程。
你的企業使命應該精簡為一句話,簡單易記,易于扎根在同仁、同胞心中。
企業使命最大的力量是超越了個人的需要,可以將企業家置身于更大的世界而擁有了超越個人的力量,踐行企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把這個價值和意義定義為企業使命的“四度原則”,即:價值度、空間度、回報度和貢獻度。
為客戶提供最大的價值(價值度)。這是企業使命的基礎,因為客戶是企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客戶對企業使命不能認同,那么企業使命也就失去了意義。
為同仁搭建最廣闊的平臺(空間度)。企業使命要靠全體同仁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實現。因此,企業使命當中如果不能體現與同仁的關系,那還有誰會心甘情愿為了企業發展而努力?
為股東帶來最大的收益(回報度)。企業想有大的發展,離不開股東與管理層的和諧相處。股東最關心的是獲得利潤,那些股東權益與公司管理層利益緊密相連的企業通常表現都優于同行業其他企業。
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貢獻度)。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得到的也更多。
為什么很多企業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和響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企業的目標都是利己。縱觀大部分企業設立的目標,多是今年營業額多少、利潤多少、增長率多少,很少見到企業在制訂目標時,設定公益事業指標,或納稅指標等等。各位讀者,也請你仔細想想,在你的企業當中,有沒有設定捐贈目標,有沒有設定納稅指標,有沒有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指標?
朋友,你也可以根據這“四度原則”制訂出自己的使命和使命宣言。總之,只有具備強烈企業使命感的企業,才能贏得客戶真正的支持,同仁才會覺得工作充滿神圣性,它所合作的股東的投資心境才會變得崇高,社會才會給予足夠多的理解包容及正面的回應。所以,我們在為誰工作呢?是為我們的同仁、客戶、股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