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以來,網易股價已下跌超30%,而近來披露的2018年Q1財報正在加劇這一問題。今年Q1,網易營收微增3.9%,達到141.73億元,反之,凈利潤下滑69%至13.37億元。其中,游戲竟成了網易四大業務中唯一下滑的部分。
財報顯示,網易在線游戲服務凈收入87.6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8.4%。同時,端游和移動游戲收入分別同比下滑13.8%和20.1%,營收為24.71億元、62.91億元。
在國內游戲領域,能和騰訊一比高低的只有網易,游戲也持續為二者貢獻著大比例利潤。不過,據兩家先后披露的Q1財報顯示,騰訊在游戲領域依舊強勁。
由此引發的有關“網易掉隊”的聲音不絕于耳。人們紛紛質疑,游戲業務的慘淡表現無疑令網易的“翻身”之路雪上加霜。
逃不開的魔咒
游戲業務陷入泥潭的網易過得不平靜。實際上,這并不是第一家因為游戲而備受爭議的公司。早在4年前,騰訊財報下滑就曾引發激烈論戰。隨后幾年,騰訊調整手法走上了多元化路線。
2014年,騰訊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營收198.08億元,凈利潤56.5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和46%。不過,作為主力的移動游戲收入只有26億,比Q2財報預期的30億少了4億。這種表現在當時讓人十分詫異,此前,騰訊游戲業務連續多年增長。
騰訊管理層早已預料到這種尷尬。財報發布前,騰訊游戲副總裁馬曉軼就已透露:2014年下半年開始,騰訊游戲不再將收入增長作為主要目標,而是將擴充游戲組合、提升用戶參與度和平臺實力作為核心任務。
馬曉軼當時也強調,如果這個過程中需要付出局部收入波動作為代價,騰訊認為這是正常與合理的結果。去年,騰訊網絡游戲業務環比下降了9%,這也是自2015年第二季度以來的首次環比下滑。不過,騰訊游戲依然在曲折中發展。
今年,就在網易發布Q1財報的前一天,騰訊的財報帶來了一個好消息。2018年一季度,騰訊網絡游戲收入287.78億元,創騰訊游戲業務收入歷史新高。其中手機游戲收入達217億元,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28%。
騰訊游戲業務成功翻身,網易也能觸底反彈嗎?某種程度上,網易游戲業務下滑的原因與騰訊遭遇的瓶頸幾乎如出一轍。作為騰訊的王牌游戲,《王者榮耀》等幾款游戲近年來熱潮退去難免波及其業務盈利;如今網易也因《陰陽師》《倩女幽魂》等幾款大作生命周期問題不得不面對業務下滑。
騰訊沒能跌落游戲神壇,而今遭遇同樣困境的網易又能否延續這種幸運?IPO最前線認為,在靠爆款活著的游戲行業,策略比運氣重要。
翻身不易
騰訊近年來不遺余力的投資游戲,在自有渠道、用戶流量、產品類型等方面逐漸樹立自己的護城河。對比騰訊,網易的短板并沒有補齊。
除自研游戲外,騰訊大量代理第三方游戲。國內幾乎所有游戲公司都成了騰訊的游戲輸送帶。可以說,騰訊幾乎涵蓋了市面上所有的產品類型。
反之,網易業務中僅有一小部分代理游戲,本身研發有限,游戲品類無法媲美騰訊。過去網易游戲的成功作品,相對集中于RPG等幾個類別,在射擊類、MOBA等競技類游戲、休閑、棋牌等輕度游戲上,缺乏有效布局。
騰訊之所以能做成游戲,一方面在于產品本身,一方面也是基于騰訊社交體系,自有流量免費。網易在游戲直播、應用商店、即時通訊等領域都少有布局,用戶覆蓋量少,未來還要不斷瘋狂購買用戶。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網易游戲運營成本還在增加,由于《荒野行動》大規模推廣,一季度市場營銷費用達到24.9億,同比增加102.7%。
“老二”網易是否被騰訊碾壓得毫無余地?
艾瑞互娛研究總監郭成杰分析指出,網易在國內游戲公司中第二的位置非常穩固,其市場地位沒有變化。IPO最前線還從多位游戲行業投資人處了解到,在騰訊這座大山面前,網易困難重重,但機會不是沒有。
與騰訊代理游戲起家不同,網易成立之初就在自研游戲,其護城河并沒有喪失。在一些領域,網易依然非常強勢的。
諸如其最擅長的MMORPG領域,《楚留香》在公測后的首周新增即破1000萬,DAU突破280萬,上線后最高登至AppStore游戲免費榜第二。可以看出,較強的原創能力支持下,網易憑借游戲風格、精致畫風總是能率先吸引玩家。
今年的5.20發布會上,網易推出了動漫、神話、武俠、沙盒不同類型共計26款新游,網易要進軍多元化市場的決心不言而喻。網易游戲市場總經理吳鑫鑫也對媒體證實了這一觀點,在他看來,國風妖怪題材的手游《神都夜行錄》和無厘頭漫畫風格的《非人學園》等,都可觸達更垂直的用戶,撬動一些新領域。
不僅如此,網易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分發渠道和平臺也是最大的護城河。網易自2017年起,也在通過自研和代理兩條腿走路,在射擊、競技、休閑類游戲上都有拓展,《荒野行動》和《第五人格》兩款游戲都成為爆款。
自研之外,全球化是網易另一個機會。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騰訊目前在海外發展遠不如國內強勁,兩家公司在海外市場表現相差無幾,甚至網易要優于騰訊。
據AppAnnie公布的“2018年4月中國App發行商出海收入榜單”顯示,網易躋身收入排名TOP3;騰訊剛剛躋身收入排行TOP10,2月僅排第22名。在AppAnnie發布的4月日本iOS&GooglePlay游戲榜中,《荒野行動》仍然穩居下載量第一的位置,排在收入榜第6位。《決戰平安京》、《永遠的七日之都》也十分暢銷。
騰訊高曾在就一季度的財報回復中明確表示,騰訊目前做的很多網游不一定適合海外,可見,騰訊游戲出海壓力不小。在國內,騰訊習慣于用自己體系內的流量,出海后,失去了社交平臺的騰訊只能與網易重新回歸到研發的競賽中,而研發,正是網易堅守多年的競爭力。
多位游戲行業分析師告訴IPO最前線,網易今年一季度的表現只是沒有達到預期,基本面并沒有改變。游戲利潤下跌是由于游戲市場紅利喪失,同時新的產品上線慢導致。
網易未來取決于其在游戲領域能推出多少爆款產品,但這一切無法預知。
電商能撐起未來?
我國游戲市場規模已觸達天花板,整個行業增速放緩已是不爭事實,玩家將面對嚴峻挑戰。艾瑞互娛研究總監郭成杰認為,網易這種體量的游戲公司會因幾款作品的成敗造成業績大幅波動,這甚至可能會對一些投資者的估值模型產生影響。
不確定面前,網易要走向何方?
對比多元化的騰訊,傾斜的天平已給出了答案。不難看出,網易掙脫困局的動作更像是借鑒了騰訊的經驗。
短短幾年時間,網易形成了游戲、電商、郵件、廣告4大業務,現在網易已經不是一家簡單的游戲公司。一季度財報顯示,網易營收2.6成靠電商,其余是郵箱和廣告。
今年一季度,網易的四大業務中,除游戲業務同期下降18.4%外,其余業務都在增長。其中,郵箱及其他業務增長102.0%;廣告業務增長3.8%,電商增幅達101.0%。
這樣的業績距離網易做電商僅有3年歷史。2018年Q1,得益于網易考拉海購和網易嚴選的快速發展,網易電商業務毛利同比增長至9.5%,上一季度僅為7.4%。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網易考拉海購以26%的占比占據2018Q1跨境電商平臺市場份額分布的首位,網易嚴選也正在拓展海外市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電商市場仍在增長,預計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達2400萬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這意味著,網易電商還有機會。
對于正在進行角色轉變的網易而言,未來不僅要看游戲,還要關注電商。
艾瑞郭成杰分析指出,網易的未來更像是在游戲業務高利潤的培育下,發展電商、文娛、電競等需要長線布局的業務。新業務的發展離不開游戲利潤源泉的支持,畢竟網易游戲Q1的毛利也達到了62.1%。網易電商已進入第二梯隊,隨著這項業務的不斷投入,未來將貢獻更多利潤。
不過,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網易電商也將面對新的挑戰。
目前,阿里和京東作為兩大巨頭已經瓜分了整個電商市場的七成份額,網易電商處于第二梯隊,相對于巨頭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網易有做電商的態度,它又是否真的擅長呢?
對于網易而言,在電商、游戲各領域群雄割據之時,它的增長壓力只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