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到成本領先來說,它和產品差異化、高端品牌定位、先進技術獨占等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本質的原因在于任何理論都有其局限性,都是在一定的時空、因緣條件下起作用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對管理對象進行層次化(不同層次之間存在著決定性作用)、象限化(宏觀、中觀和微觀)劃分,“藍海戰略”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企業信息化的努力方向正是幫助企業獲得“商業生態信息的質和量”,而企業信息化解決不了的也正是企業理念(最高決策者的商業價值觀)等難以測量的管理問題,這正是咨詢行業賴以存在的基礎。
因此,既然講成本領先,就應該對成本進行嚴格定義,并對其的層次和象限進行定位,找到其決定因素和影響因素。
把成本分為“絕對成本”和“相對成本”是個好辦法,說明作者已經具備了相對管理和動態管理的思想。我基本認同成本領先戰略的基本原則:“保證與競爭對手提供同等顧客價值的前提下,降低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的成本,即,在不降低溢價的前提下,降低相對成本”。但是,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1)競爭對手可能不是一個;
2)溢價是個虛幻的概念,影響溢價的因素很多,品牌占位、強度和忠誠度、產品線完整性、價格譜系完整性、產品價格與標桿企業產品價格的因動規律等,都對溢價有直接影響,而這些概念本身又難以測量,并且也實在缺乏相關“理論”來闡述其內在規律;
3) 自己的絕對成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又怎么去了解競爭對手的絕對成本;
4) 根據競爭對手歷史上的絕對成本,而決定自己現在和未來的相對成本,屬于典型的“緣木求魚”;
總之,理論再美,都要值得推敲,推敲的再完整,也要落實到數據上,只有理論和數據高度結合,才是管理提升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