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片福利永久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亚洲另类视频,国产啊啊啊视频在线观看

百戰歸來,清大EMBA再啟程

杰克-韋爾奇:GE模式難被復制

管理案例 207

“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當年GE的很多成功之道,比如六西格瑪,如今還管用嗎?”2011年9月7日,愛國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軍像一個粉絲一樣在GMC總裁 論壇 上追問杰克·韋爾奇。事后,馮軍告訴《浙商》記者,這個犀利的問題,是他猶豫了很久才向偶像韋爾奇拋出的。此前,他一直在猶豫,這樣直接的質疑是不是會顯得不禮貌,但是他又急于想知道答案。據悉,這或許是韋爾奇最后一次的中國行。

       馮軍的心態或許能折射出新一代企業家們對這位有著“全球第一CEO”之稱的GE前董事長杰克·韋爾奇的態度。一方面,偶像的光環讓他們仰視;而另一方面,他們也對眼前頗有些“垂垂老矣”的老人和他當年創造的傳奇帝國表示了質疑。早在2004年韋爾奇來中國開講的時候,就有企業家在網上發帖詢問:花4800元去看一眼韋爾奇,到底值不值?能學到什么?

  能學到什么?這大概是企業家們最迫切想要從韋爾奇身上找到的答案。畢竟,對于中國企業家來說,韋爾奇曾經那么可望而不可即。包括張瑞敏、柳傳志等“中國模范生”都曾經希望從韋爾奇身上學到點什么。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海爾和聯想都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學不了韋爾奇!”這是柳傳志在細細研究了GE戰略之后發出的感慨。

  而學習韋爾奇最失敗、最慘痛的,恐怕是德隆集團的唐萬新。唐萬新一直以GE作為榜樣進行著產業整合,來打造資本“德隆系”。“德隆只買行業第一名,如果沒有機會買到第一名,就絕不投資。不是數一數二的公司,一般都不在德隆的考慮范圍之內。”通過并購,唐萬新打造了長長的產業鏈,最后深受其累,資金鏈枯竭。德隆崩潰之后,一度對韋爾奇頂禮膜拜的唐萬新痛心疾首地高喊:“忘掉韋爾奇!”

  而郎咸平也曾提到,韋爾奇是個“過去式”的人物:“韋爾奇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背景下產生的企業家。在他那個時代,公司大幅度擴張,大量兼并,然后可以得到股市認可。現在不要說在中國不被認可,即便是在美國也不會被認可。坦白講,韋爾奇時代已經終結了。”

  韋爾奇真的只屬于“韋爾奇時代”嗎?韋爾奇的成功,在今天,還有多大程度可以復制?如今的韋爾奇,對于中國的企業家來說,意義又在哪里呢?

  當《浙商》記者在由環球市場集團主辦的GMC總裁論壇上向韋爾奇拋出這幾個問題的時候,他給出了一個相當聰明的回答:“我是可以復制的,但是GE是不能復制的。”

  學什么

  《浙商》:韋爾奇博士您好!我在您的自傳中看到,您更喜歡被稱為“博士”,而不是“先生”(笑)。我曾經采訪過一些中國知名的企業家,比如柳傳志、張瑞敏,他們都提到了您,并且表示“韋爾奇很難學”。您是可以被復制,甚至被超越的嗎?

  杰克·韋爾奇:當然!我是絕對可以被復制和超越的。比如我覺得,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CEO是蘋果公司剛退休的喬布斯,他就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我。當然,我和他是兩個時代的人。(笑)

  最近我還和朋友在談喬布斯,分析他為什么能這樣成功。我朋友對喬布斯很了解,他說,喬布斯知道什么時候該說“是”,什么時候該說“不”。在這個過程中,他就已經進行了取舍,舍棄了那些沒有價值的項目。而一旦他說了“是”,他就會布置好所有的人力物力資源,把全部精力放在最佳的產品和項目上。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據我所知,很多公司的失敗,就是因為他們花太多精力在提高質量比較差的產品上,而忽略了他們最好的產品。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覺得GE模式是不能被復制的,因為每個公司都處在不同時代,需要做出不同的選擇。比如GE的大量并購、金融化等,在今天就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企業。

  《浙商》:那么對于中國企業家來說,最應該向你學習的是什么呢?

  杰克·韋爾奇:找到人才,并且留住他們。

  《浙商》:這個回答似乎和我想象的有點差距。

  杰克·韋爾奇:確實,這聽起來像個常識,但是,在真正的企業經營中,有哪個企業家愿意把財務的經營暫時放在一邊,而去好好地擁抱 人力資源 經理?據我了解,在中國,很多企業家對團隊的質量關注不夠。但往往決定一個公司成敗的,是團隊的質量,而不是數量。這也是我在GE的時候把50%以上的精力都花在培養人才上的原因。

  就一個團隊而言,如果占總數25%以上的是“瑕疵員工”,雖然可能不會造成什么生產事故,但卻會給公司發展帶來滅頂之災。所以,對于管理者來說,每一天,你都要保證團隊當中有最優秀的成員,不能容許有任何表現不佳或者不好的員工。每一天,你都要與這些糟糕的員工進行斗爭!

  《浙商》:我記得您在自傳中提到,曾在一個餐館的餐巾紙上寫下了2:7:1原則,這也是您著名的“活力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杰克·韋爾奇認為,一個組織中有20%的人是最優秀的,70%處于平均水平,還有10%是表現不佳的。對20%的優秀員工,需要激勵;對70%的員工,企業也要讓他們明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上升到那20%中去;而對于10%表現不佳的員工,則要毫不猶豫地清理。)這已經被很多公司奉為用人的“黃金準則”。但是也有人提出,這種分級顯得有點殘酷,比如日本,就是實行比較人性化的終身雇傭制的。對此,您怎么看?另外,如果企業里的每個人都非常努力,還要殘酷地劃分出那10%的人嗎?

        杰克·韋爾奇:我10年前就訪問過日本的尼桑,他們雇傭了那么多終身雇傭制的員工,平時看起來很不錯,但是一旦出現了嚴峻的形勢,比如說成本上升的時候,就會變得沒有競爭力。所以我覺得每一家企業,每一天都必須思考怎么樣去尋找更加好的競爭方法。

        至于2:7:1的“活力曲線”,事實上是一個動態的曲線,每部分包含著具體哪個人一定是在不斷變化的,而2:7:1也不一定是最佳比例。但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隨時掌握表現最好和表現最差的那部分人,以便做出準確的獎懲措施。

  正如公司應該把財力物力大量集中于最優秀的產品一樣,公司也應該更多地把目光放在優秀的20%的人身上,更多討論怎么樣讓他們做得更好,讓他們有更為卓越的表現,而不應該去糾結最差的那10%怎么辦。

  《浙商》:您剛剛一直在提公司如何去培養優秀的人才。但一個事實就是,再優秀的公司也可能遭遇人才流失。這時,公司管理者應該怎么辦?

  杰克·韋爾奇:管理者要確保公司的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有2-3位潛在候選人。這樣,一旦有人被提升或者離開公司,都能確保以最快的速度將勝任的候選人填補到空缺當中。作為CEO,你每日 要做的,是和你的團隊耳鬢廝磨,了解他們的方向。每日 都要考慮這些事情,而不是僅僅盯著項目和產品。

  傳統法寶過時了嗎

  《浙商》:您曾被稱為“六西格瑪杰克”,而六西格瑪也是GE的成功秘訣之一。但是,在今天這樣的網絡時代,六西格瑪之類的GE傳統法寶依然有用嗎?

  杰克·韋爾奇:毫無疑問,網絡改變了很多事情。但是無論如何,網絡都是一個手段,我們不可能因為網絡而放棄一些根本的東西,比如說,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網絡不可能成為企業忽略這些基本東西的借口。

  網絡對于我們最大的幫助,就是加快了信息獲取的速度。比如,我聽說一個故事,就是在美國的一個演出活動現場,幾個演員正在進行打鼓表演,但是打著打著,一個鼓就破了。正當全場陷入尷尬的沉默之際,臺上一個演員指著這個鼓說了一句話,令全場大笑:“Made in China !”

  對于中國制造來說,這顯然是個丑聞。過去,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可能我們要很久才能知道這個消息,但是現在,傳播速度變得很快,我們立刻就可以對自己的質量進行反省,尋找問題出在哪里。但是,如果回歸到質量這個問題上來,我相信六西格瑪還是非常管用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聯邦快遞。眾所周知它的服務是非常好的,比如說10點鐘送貨到門,它一定會很按時 。現在有了網絡,更便于它來監督送貨的準點率,而對于準點率的評估,依然是建立在六西格瑪體系之上的。

  《浙商》:但是六西格瑪是非常高的要求,尤其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可能很難達到。他們想要學習這種GE的質量控制體系的話,應該怎么做?

  杰克·韋爾奇:我自己非常喜歡六西格瑪,但這并不表示我就是六西格瑪形象大使或者 銷售 代表(笑)。如果你聘請專門的六西格瑪管理體系公司,請一些專家來,他們會說得比較復雜,甚至可能要達到工程師的程度,才能掌握六西格瑪的管理要求。這不要說對中小企業,就算對于大企業的一些部門,比如銷售團隊來說,都很難做到。

  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把事情弄得這么復雜。作為管理者,你應該給相關部門需要的資源和可以幫助到他們的方法,盡量減少生產和服務中的波動就可以了。波動是魔鬼,一定要控制住它。

  比較突出的一個例子是索尼。索尼也是使用六西格瑪的,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六西格瑪的執行體系,同時它也有一套適合自身特色的質量體系,以更好地幫助它的員工進行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這些,我覺得,無論企業大還是小都是適用的。

  《浙商》:您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全球化杰克”。在您執掌GE的時候,它很好地實現了全球化,并且現在依然是這方面的翹楚。目前中國企業也面臨著國際化的課題,遭遇了不少挫折,包括之前“中國概念”在美國納斯達克的“集體受挫”等。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杰克·韋爾奇:“中國概念”“血染”納斯達克,確實是一個壞消息,沒有人喜歡壞消息。不過,我覺得,不論外部市場對你進行了多么不友好的反應,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最終這些都取決于你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

  對于中國公司來說,他們要改善海外形象,最佳的辦法就是先要去改善他們的產品、服務質量。這點,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向日本和韓國的同行學習。一開始,他們的質量也不是太好,但最終都贏得了成功。現在中國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品牌并不多,但是這個現象不會持久下去,只是個時間問題。

  至于并購,其實很多失敗都要歸因于文化方面的問題。在進行并購,尤其是海外并購時,中國公司必須要想清楚了:這可不光是數額大小,市值大小的問題,而是兩個企業之間的文化是不是能夠相融合的問題。

  這里我可以舉個例子:梅賽德斯-奔馳打算收購克萊斯勒,但是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進行商討,最后還是決定放棄。這并不是說梅賽德斯-奔馳資金不夠,或者他們不能夠保證收購之后克萊斯勒汽車的質量;事實上,正是因為他們不能在一些“軟件”上,比如財務習慣、 企業文化 等方面達成一致,最終才做出了這個決定。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收購,不論誘惑有多大,只有一個選擇:趕快扔掉!

客服微信

返回
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东县| 库尔勒市| 庆城县| 什邡市| 连南| 玉林市| 宁夏| 永清县| 河曲县| 佛山市| 葫芦岛市| 台中市| 泗洪县| 清新县| 古交市| 容城县| 临西县| 济宁市| 武冈市| 丁青县| 自贡市| 芦溪县| 高淳县| 义乌市| 龙井市| 长宁区| 旬邑县| 太湖县| 普兰店市| 九龙县| 横山县| 克拉玛依市| 建始县| 舞钢市| 洞头县| 安顺市| 连州市| 门头沟区| 芮城县| 开封市|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