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中文網訊,許多企業限于資金、名氣、規模的影響,常常哀嘆人才難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頭無可用之兵。如果突然有一天,公司將其他部門的優秀員工全部調入你的部門,期待發揮他們的優勢,形成一個更加強大的團隊,你是否應該慶幸自己擁有這樣寶貴的資源?當一批高手聚集在你的麾下,當你志得意滿、躊躇滿志、雄心勃勃準備擼起袖子大干一場時,也可能正是你噩夢的開始!這批“能人”都是原來部門出類拔萃的人物,一直在鮮花和掌聲中享受成功的愉悅,現在走到一起,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也沒什么了不起,誰也不服誰,“合作”成了一個掛在嘴邊的名詞和遮羞布,“內耗”卻成了你每日 第一個蹦進腦海的詞。你突然發現,大家用大量的時間展現其類似“大專辯論會”的風采,這些非建設性的辯論演變成誰也說不過誰,誰也沒法取得一致的意見,并最終做出大家一致擁護的決定。這些精英都有各自的行事風格,因為過去的成功證明了自己經驗的正確性,所以從來不去考慮別人怎么做,出現了問題,首先強調的是——都是你的錯。同時那些創意和想法沒有被選中的人則習慣說的一句話是:“我早就知道……”
有句話叫做“一人成龍,三人成蟲。”國人受到的教育就是從小拿第一,在學校雖然有一些團隊的活動,但在取得學位完成學業這個方面,你是一個人在戰斗。雖然你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你的成績也影響到很多人的心情甚至是收益,但本質上講,你的成績只和你有關。對個人成績的要求形成巨大的壓力,使得我們沒有時間去考慮合作。所以,我們其實從一開始真的缺少團隊的訓練。我們很容易擁有一個挑刺的大腦,因為我們發現,挑刺雖然是一個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簡單活兒,但能讓我們看起來更加的權威,顯得更加的有能力,找出別人性格、行為、語言上的缺陷遠比幫助他們提高更加的容易,否定別人成了證明自己最快捷、最有利、最安全、成本最低的武器。其實,手上王牌多了居然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兒。
我們在嘆息他們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在團隊合作上卻不怎么高明的時候,是不是也帶了一顆挑刺的腦袋呢?員工固然有職業心態和職業意識上的問題,但作為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否也要檢視一下在團隊建設方面的問題呢?打造高效能的團隊首先是從團隊組建開始的,為什么要挑選這些人加入團隊,為了什么目的組建的這個團隊,團隊的目標是什么,需要什么樣技能的人,這些都是領導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團隊是由擁有互補的技能、相同的目標、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承擔責任、并在行為上有共同規范的人組成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務都適合團隊去完成的,有的時候一個人效率可能更高,只有個人并不具備完成任務所需的全部知識和技能,并且需要成員之間相互高度支持才能完成的任務,才需要組建團隊。可見,從一開始挑選隊員就要注意技能的互補性,同質化的技能除非是在這個任務需要大批這樣技能的人時才有必要。你可以讓1000個士兵在前線展開,都拿著同樣的步槍射擊,也可以讓10個工程師都來作圖,但是他們的目標和任務不一樣,只是所需的技能是一樣的。大多數情況下,團隊里每個人可能都是多面手,甚至可以進行崗位輪換,但在分工上絕對要有所側重,比如特種部隊的小分隊,可能個個都具有高超的單兵作戰能力,但在團隊行動時,突擊的突擊,狙擊的狙擊,通訊的通訊。
一群強人,絕對都有各自的絕活,不妨計劃 時間和機會展示一下。團隊要提倡的是用人所長,并尊重所長,這個是協作的基礎。古時候大將練兵,弄一筐放50步遠,讓大家投石塊,弄倆大木頭讓大家舉,弄堵高墻讓大家爬,既選撥了不同特長的人才,又建立了標準。對那些特大譜的,上面有關系,確實有兩下子,又好面子的下屬,這就考驗團隊管理者的管理哲學了。學學諸葛亮,一封信搞定了關羽要斗馬超這一自掐事件,你看人家五虎大將從來不擱一塊,擱一塊準出事,要不晏子怎么二桃殺三士呢?
最后,職業技能并不能保障我們的職業安全,只有同正確的職業心態和職業素養相結合才能讓我們擁有強大的職業競爭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競爭的今天生存和發展下去,團隊領導要領導這樣一批能人、精英,除了提高自身的領導力,以身作則建立信任,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和環境,建立鼓勵大家成長和改善的團隊規范以外,也要通過學習 、教練、輔導等方式提醒他們認識不足,認同團隊協作能幫他們取得自己一個人無法取得的突破性成績,尊重差異,把焦點放在如何更好的完成目標上,消除內耗帶來的效率低下和人際沖突,成就一支真正的冠軍團隊,對得起“能人”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