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情況下,企業不是缺少戰略或者資源,而是內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對既定目標的實現,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工作的關鍵環節上、事情的重要細節上總是欠火候。多年來,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曾為很多企業研究和提升其“執行力”。除了一線員工和關鍵人才、資源的到位,企業高管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位置所賦予的權力,以及可以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些作用的效果,不應當是聽一招、學一招、用一招的過程。比如,戰略規劃、流程再造、精細化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等等,這些過程充滿了寶貴的管理思想(也充滿了MBA的色彩),但只是你管理工作中的工具之一,絕非全部。概括起來,你可以有四大類“招術”,可以作為提升執行力的工具。
第一,“目標驅動”類工具。這是任何領導者都不能含糊的工具。你必須在適當的時候向下屬清楚地表達你所期望的工作目標或者結果。這方面,許多傳統的方法已經被普遍采納,比如年度預算、季度銷售計劃、項目投資最低接受的受益率(hurdlerate)等。當然,在非經營類工作方面,也有大量的“目標驅動”類工具可以采用,如員工在某類技能崗位的資質“達標率”、年度學習 “人天或人時數”、集中采購成本優化指標,等等。這一類工具的使用,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證執行力的重要開端。
第二個可以運用的是“流程驅動”類管理工具。所謂流程驅動,就是通過強調工作的每一個關鍵步驟的執行必須按規矩出牌,依次統一下屬的行為,進而實現目標。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中,流程并不缺乏,小到出差打的票據的報銷流程,大到新產品的商業化推廣流程,各類流程充斥耳邊。這不是我要講的“流程驅動”。我想說的是企業高管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哪些重大工作依賴流程來完成更合適?有時,它可能是實現你想要的目標的唯一有效手段。
第三個是“規則驅動”類工具。顧名思義,規則驅動類工具就是要求下屬照章辦事,遵從企業章法。讓我們還是以上面的“網格化銷售”案例為例。網格經理的銷售和服務行為是通過“流程驅動”來實現的,但諸如儀表、形象等,則是通過明確的“規定”來做到的。比如,網格經理必須佩戴統一的胸牌和穿著統一的制服,對銷售技能的達標,也是按規定考試完成級別認證,才能享有對應的職稱和待遇。現代企業里有大量的規則類工具。比如,員工日常行為管理基本靠一本“員工手冊”,就可以覆蓋80%的要求;打卡上下班考勤制度、知識產權類產品復制和外出攜帶的登記制、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等,都有效地解決了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內控風險。
最后一個是“文化驅動”類工具。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價值觀。一個優秀的企業,它的企業文化就像空氣,彌漫在企業的所有角落,也催生各類有益的情操和行為。
仍舊以上面的“網格化銷售”案例為例。一個省級通信運營商在全省的“網格經理”有1,500多人,分布在十多個地市。要做到服務至上、客戶至上,客戶經理時常需要超時加班工作和處理一些規則和流程規定之外的事情。有的客戶經理甚至不惜花自己的錢請客戶喝茶,步行至偏僻村莊受理業務。
這個企業的價值觀中,“做一項有意義的工作”、“做一個有意義的人”、“做一個持續成長的人”等,深深根植于客戶經理的心中。同樣,在許多成功的企業里,管理者充分運用了“榜樣的力量”、“學習和成長的進階”、“美好未來向往”、“責任公民和使命員工”等各種不同文化驅動、價值驅動的工具,有形和無形地提升了企業的戰略執行力。
執行力: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就是戰斗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就是經營能力。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官網www.tanxiaofang.com)表示,衡量執行力的標準,對個人而言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對企業而言就是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執行力要成為一種強勢,必須要把握執行制勝的二十四字真經:認同文化、統一觀念、明確目標、細化方案、強化執行和嚴格考核。
高管的一項重要能力是使別人執行的能力,下屬的執行力強大與否與此有很大關系。要做好戰略已不易,貫徹更不易。“使之執行”的能力就是高管最好的執行力。當一個員工情緒激昂,心情愉悅的時候,不用我們督促,他的執行力就會很高,行為很積極主動;反之,當他的情緒不高,心情郁悶的時候,即使他嘴里對我們說“一定好好干”,但其行動一定是不理想的,執行力也不可能有多強。
今天,對于執行力的意義,已經毋庸多言;對于提高執行力的著眼點,因為人們對此問題的關切,也已經認識得比較全面。現在,需要我們關注的是:“提高執行力”本身的執行問題。譚老師強調的是,執行力不是一個表象問題,要達成“提高執行力”的目標,我們首先要找出執行力管理的根源——那些起到基因作用的要素,才能保證執行力的健康發育。
在實踐中,譚老師還總結了執行力不力的十大病因:一,推過攬功,不負責任;二,選人無方,用人不當;三,只重制度,忽視文化;四,管理不當,領導不足;五,目標不清,計劃不明;六,標準缺失,考核無據;七,只重指令,不懂溝通;八,事必躬親,不會授權;九,流程不暢,銜接不良;十,管控不力,獎罰不當。請先看一個案例吧——
“在南方的某個城市,某跨國公司中國區高管在一幢摩天大樓的60層舉行一年一度的營銷年會,在座的80余人中,美方高管有50余人,剩下的就是中方的高級雇員。會議即將結束時,美國來的總裁突然站起身說:全體人員跟我一起跳下去,這個時候,空氣一下子凝聚起來,只見那50余人齊刷刷地站起身目光緊盯著總裁。中方雇員們慌了,也忙不迭地在椅子上挪起身子,驚恐地望著美方總裁,心說:這老頭瘋了!”
故事到此結束,學習 師說:我們姑且不說,他們是不是真的跳下去,簡單的測試卻折射出兩種文化體制下一種人文最本能的反映。譚小芳老師表示,在外企,絕對服從是第一,其次創新;在國內,同樣的要求卻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老板在考慮員工怎么想的,員工在考慮老板想的對不對,其實,在企業管理的角度,既然崗位設置已經完畢,剩下的就是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譚老師認為,執行力要的就是按時、保質、保量三個達標——
譚老師的執行力學習 課程抓住了執行力的根本——隊伍建設、流程規范、提升士氣這個鐵三角,再加上“沒有任何借口”的精神,沒有任何借口——體現的是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精神的人,他們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