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碎片化數據的產生, 對于數字營銷的挑戰顯而易見。 要從海量數據中獲取洞察, 常規技術已經難以應對大規模數據運算, 云計算成為很好的選擇。
在全球范圍內, 一天可發送2900億封郵件, 相當于美國兩年紙質郵件的總和; 全球的BBS一天內會產生200萬條帖子的內容, 如果把它積累下來, 相當于 《時代雜志》 770年的內容; 一天之內在互聯網上被傳輸、 使用、 觀看的圖片是2.5億, 如果把這些圖片打印在紙上疊起來, 相當于80座埃菲爾鐵塔的高度。
好耶集團董事長兼CEO陳恂在3月22日的云計算戰略發布會上的這一段演講讓人震撼。
此次發布會上, 好耶集團發布了云計算戰略、 啟用了以云為圖形的新好耶Logo, 同時發布了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廣告管理系統iMedia、 數字營銷監測和分析系統iDigger、 智能展示廣告網絡平臺SMARTmedia和移動應用廣告平臺A立方。 而自2011年11月接任好耶集團CEO以來, 陳恂也首次面對媒體接受了《成功營銷》專訪。
大數據時代到來
隨著互聯網, 特別是社交媒體、 電子商務以及智慧終端的快速發展, 每日 都有大量的 “數據碎片” 產生。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每年會對全球五百強的CIO進行一項調查, 了解他們最關心的技術趨勢, 2012年 “大數據” 排名第一, 成為關注熱點。
正如陳恂演講所述, 數據爆炸對精準技術提出了極大要求。 “廣告主或者在線營銷者, 對精準技術的需求一直存在。 ” 事實上, 很多跨國公司廣告主在全球市場上早已能夠享受到精準技術的服務, 但在中國還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
“真正的精準是需要大量數據支撐的, 只有這個數據量積累到一定程度, 才會有真正的價值體現。 ” 在陳恂看來, 目前大數據的積累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 精準服務的時機也已到來。
接下來需要迎接的是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 首先,要確定衡量效果的指標; 其次, 把這些指標量化; 第三,如何優化指標。 其中 , 很關鍵的步驟是模型的制定。
如何理解模型的概念呢? 如果把互聯網看作研究人性的實驗室, 在這個實驗室里, 數據的產生和收集是合二為一的。 抽象的模型相當于一個虛擬的實驗室, 基于龐大的數據支撐與分析, 廣告主可以不必真正做很多投放, 就可以通過模型空間進行預測, 從而更好地作出媒介計劃等決斷。 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而這也是制定模型的意義所在。
打造 “云腦”
顯而易見, 要從海量數據中獲取洞察, 常規技術已經難以應對。 云計算通過數據倉庫, 將分散的海量數據 統一導入云端平臺, 在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機群上實現數據的整合、 管理、 挖掘、 建模和應用,成為處理海量數據的最佳選擇。
也正因此, 好耶推出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廣告管理系統iMedia、 數字營銷監測和分析系統iDigger、 智能展示廣告網絡平臺SMARTmedia和移動應用廣告平臺A立方。 打造 “云腦” 也成為好耶未來的重要戰略布局。
好耶云以其大規模的數據采集、 存儲、 整理、 分析,以及深入的算法、 模型和應用, 為好耶集團的產品提供了一個共享平臺, 并通過產品實現互聯網營銷參與各方的價值。 “除了技術方面的抗衡外, 好耶多年以來積累了三四百家媒體、 上千個廣告主, 他們對數據的采集和覆蓋是別的公司難以相比的。 ” 嘉御基金創始人兼董事長衛哲如此評價好耶。 此次發布會上, 衛哲宣布辭去好耶獨立董事一職, 并攜嘉御基金正式入股好耶。
據了解, 2011年好耶服務于890個客戶 , 2012年會超過900個 , 每個月的廣告顯示超過700億。 “我們能夠讓廣告主觸碰到中國99%的網民。 ” 陳恂如是說: “我們積累了13年的研發經驗, 在過去兩年, 每年以翻番的投入進行研發, 就是為了更好地對好耶的數據進行研究, 從而更好地拓展業務。 ”
數據戰略的核心之一是分享。 陳恂表示, “云腦” 作用的發揮, 還需要媒體和廣告主善于在好耶這樣的中立平臺分享數據。
在全球范圍內, 一天可發送2900億封郵件, 相當于美國兩年紙質郵件的總和; 全球的BBS一天內會產生200萬條帖子的內容, 如果把它積累下來, 相當于 《時代雜志》 770年的內容; 一天之內在互聯網上被傳輸、 使用、 觀看的圖片是2.5億, 如果把這些圖片打印在紙上疊起來, 相當于80座埃菲爾鐵塔的高度。
好耶集團董事長兼CEO陳恂在3月22日的云計算戰略發布會上的這一段演講讓人震撼。
此次發布會上, 好耶集團發布了云計算戰略、 啟用了以云為圖形的新好耶Logo, 同時發布了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廣告管理系統iMedia、 數字營銷監測和分析系統iDigger、 智能展示廣告網絡平臺SMARTmedia和移動應用廣告平臺A立方。 而自2011年11月接任好耶集團CEO以來, 陳恂也首次面對媒體接受了《成功營銷》專訪。
大數據時代到來
隨著互聯網, 特別是社交媒體、 電子商務以及智慧終端的快速發展, 每日 都有大量的 “數據碎片” 產生。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每年會對全球五百強的CIO進行一項調查, 了解他們最關心的技術趨勢, 2012年 “大數據” 排名第一, 成為關注熱點。
正如陳恂演講所述, 數據爆炸對精準技術提出了極大要求。 “廣告主或者在線營銷者, 對精準技術的需求一直存在。 ” 事實上, 很多跨國公司廣告主在全球市場上早已能夠享受到精準技術的服務, 但在中國還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
“真正的精準是需要大量數據支撐的, 只有這個數據量積累到一定程度, 才會有真正的價值體現。 ” 在陳恂看來, 目前大數據的積累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 精準服務的時機也已到來。
接下來需要迎接的是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 首先,要確定衡量效果的指標; 其次, 把這些指標量化; 第三,如何優化指標。 其中 , 很關鍵的步驟是模型的制定。
如何理解模型的概念呢? 如果把互聯網看作研究人性的實驗室, 在這個實驗室里, 數據的產生和收集是合二為一的。 抽象的模型相當于一個虛擬的實驗室, 基于龐大的數據支撐與分析, 廣告主可以不必真正做很多投放, 就可以通過模型空間進行預測, 從而更好地作出媒介計劃等決斷。 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而這也是制定模型的意義所在。
打造 “云腦”
顯而易見, 要從海量數據中獲取洞察, 常規技術已經難以應對。 云計算通過數據倉庫, 將分散的海量數據 統一導入云端平臺, 在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機群上實現數據的整合、 管理、 挖掘、 建模和應用,成為處理海量數據的最佳選擇。
也正因此, 好耶推出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廣告管理系統iMedia、 數字營銷監測和分析系統iDigger、 智能展示廣告網絡平臺SMARTmedia和移動應用廣告平臺A立方。 打造 “云腦” 也成為好耶未來的重要戰略布局。
好耶云以其大規模的數據采集、 存儲、 整理、 分析,以及深入的算法、 模型和應用, 為好耶集團的產品提供了一個共享平臺, 并通過產品實現互聯網營銷參與各方的價值。 “除了技術方面的抗衡外, 好耶多年以來積累了三四百家媒體、 上千個廣告主, 他們對數據的采集和覆蓋是別的公司難以相比的。 ” 嘉御基金創始人兼董事長衛哲如此評價好耶。 此次發布會上, 衛哲宣布辭去好耶獨立董事一職, 并攜嘉御基金正式入股好耶。
據了解, 2011年好耶服務于890個客戶 , 2012年會超過900個 , 每個月的廣告顯示超過700億。 “我們能夠讓廣告主觸碰到中國99%的網民。 ” 陳恂如是說: “我們積累了13年的研發經驗, 在過去兩年, 每年以翻番的投入進行研發, 就是為了更好地對好耶的數據進行研究, 從而更好地拓展業務。 ”
數據戰略的核心之一是分享。 陳恂表示, “云腦” 作用的發揮, 還需要媒體和廣告主善于在好耶這樣的中立平臺分享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