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勝談互聯網:懂得傳統的人更具有顛覆性
2005年4月21日,我舉辦了第一屆站長大會,當時有張照片非常有意思:周鴻祎和雷軍肩并肩坐在來一起。周鴻祎在這個會上認識了一個站長,并把他的網站給收購了,而這個網站就叫奇虎。現在有50%互聯網里面做的比較好的人都出現在了那張照片里。
2005年4月21日,我舉辦了第一屆站長大會,當時有張照片非常有意思:周鴻祎和雷軍肩并肩坐在來一起。周鴻祎在這個會上認識了一個站長,并把他的網站給收購了,而這個網站就叫奇虎。現在有50%互聯網里面做的比較好的人都出現在了那張照片里。
明茨伯格則認為波特對于戰略的看法“過于狹隘”。波特有名著《日本還有競爭力嗎?》,指出日本經濟的衰退根源于微觀經濟,根源于其企業缺乏競爭力,而日本企業的問題是它們很少有戰略,“它們都必須學習戰略”。明茨伯格尖銳地批評道:“在我們看來,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價格策略如顧客對于不相關屬性所傳遞價值的認知,取決于獨特品牌與競爭者品牌的價格。一項研究測試了價格策略對獨特品牌偏好的影響:當顧客沒有真正意識到某種屬性是不相關的時候,提高價格會增加影響力。顧客會推測,這種屬性很可能是有價值的,它較高的價格同樣暗示了較高
隨著日本三洋的退出,曾經在中國市場遭遇本土化問題而失敗的美國白電巨頭惠而浦拋出34億元,將一舉成為合肥三洋持股51%的控股股東。顯然,惠而浦意圖期望通過控股合肥三洋,再次重返中國市場。
針對外向國際化的研究,主要有兩種觀點,分別是主流觀點和新興觀點。主流觀點認為國際化是為了“趨利”,探尋公司在新區域的獨特優勢;而新興觀點認為國際化是為了“避害”,克服競爭劣勢,這種競爭劣勢主要來源于公司內部資源和不利的制度環境。
在告別演說中,他談得最多的仍然是夢想。馬云崇尚的“個人領袖”+武俠文化,在創業初期確保了阿里集團目標明確且執行力強大,但公司在高速成長之后,新進員工并不把阿里集團當做一家創業型公司,而是按照一家成熟的大公司來期望。
張瑞敏提出的“人單合一” 、“用戶全流程體驗”、“自組織”、“開放平臺”、“按單聚散”、“產品去商品化”、“價值交互”、“接口人”等思想能否帶領海爾在向互聯網跨界的過程中安全著陸?海爾跨界互聯網的做法能為傳統企業的觸網帶來哪些啟發?
你可能已經聽說了,杰夫 貝索斯剛剛買下了我們。那么,對于我們的新聞追求來說,這意味著什么呢?看看自今年年初開始,Business Insider所發生的種種變化就可略知一二。貝索斯連同這家商業新聞網站的所有者們一起,投資500萬美元打造新聞與編輯的工作流程。
施崇棠很愛發明管理名詞及策略概念。三三計劃是“巨獅策略二”的一個子項目。在施崇棠口中,獅子是萬獸之王,是絕無僅有的領導者,但如果獅子體型不夠大、牙齒不夠利,總有一天也會被其它野獸吃掉,所以華碩必須透過產品、技術創新,把牙齒磨利,讓自己體型越來越巨大。
鞋服快消品行業當今一面要解決滯銷品的高庫存壓力,另一面卻要應對暢銷品的脫銷問題。當普通消費者買不到想要的產品時,19%的人會買同一個品牌不同規格的產品,而剩余81%的消費者會選擇走掉,缺貨對消費者流失的影響極大。在傳統訂貨會模式下,一暢銷就脫銷、一滯銷就變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