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課程緊跟二十屆四中全會最新精神和“十五五”規劃戰略部署,緊密結合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實際,從宏觀政策解讀到微觀企業實踐進行系統設計,涵蓋形勢判斷、戰略方向、實施路徑和行動方案四個層次,幫助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準確把握政策方向,掌握高質量發展實操工具。本課程旨在系統解讀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與“十五五”規劃核心要義,并緊密結合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為學員提供前沿、實用、深度的政策解讀和行動指南。
本課程緊扣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十五五”規劃要求,結合國有企業實際需求設計,可根據企業具體行業特點和培訓目標進行個性化調整。通過本課程學習,學員將全面把握國家戰略方向,掌握國企高質量發展實施路徑,為企業“十五五”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前言第一部分 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與“十五五”規劃宏觀解讀
一、二十屆四中全會核心要義與時代背景學習目標:深刻理解二十屆四中全會的全局性、歷史性意義,把握“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治自覺。
(一)全會的歷史地位與時代背景:“十四五”重大成就與“十五五”關鍵定位
(二)“十五五”時期形勢判斷: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三)我國經濟發展的四大優勢: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
(四)“6個堅持”基本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五)高質量發展主題與“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內涵解讀
(六)互動研討:如何認識本企業面臨的風險挑戰與發展機遇
二、“十五五”規劃的核心定位與總體思路
學習目標:準確把握“十五五”規劃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承前啟后地位,理解其與“十四五”規劃的底層邏輯差異。
(一)“十五五”的歷史方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關鍵時期
(二)“十五五”與“十四五”規劃的底層邏輯差異:從“恢復增長”到系統性躍升,從“補齊短板”到鍛造長板,從“融入全球化”到自主可控與開放合作并重
(三)“十五五”主要目標體系解讀: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等七大目標
(四)12項戰略部署概覽:從現代化產業體系到國家安全體系
(五)小組討論:比較“十四五”與“十五五”期間企業戰略重點變化
【依據學員實際 交流互動 答疑解惑】
第二部分 “十五五”規劃十大亮點解碼與戰略內涵
一、規劃理念與發展方式重大轉變學習目標:深入理解“十五五”規劃相比“十四五”的重大理念轉變,把握各領域發展的戰略重點與市場機遇。
(一)科技創新:從“跟跑并跑”到“領跑主導”——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鏈
(二)產業升級:從“鏈式布局”到“生態主導”——推動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雙循環:從“量的循環”到“質的循環”——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破除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四)綠色轉型:從“目標約束”到“產業機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
(五)共同富裕:從“底線保障”到“機會共享”——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六)案例分享: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生態構建案例
二、治理體系與安全保障重大升級
學習目標:掌握“十五五”時期治理體系與安全建設的新要求,提升系統思維和風險防控能力。
(一)數字經濟:從“數字產業化”到“產業數字化”——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
(二)區域協調:從“戰略覆蓋”到“精準賦能”——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三)安全體系:從“單點防控”到“系統韌性”——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
(四)國企改革:從“機制優化”到“功能重塑”——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
(五)治理效能:從“管理提升”到“制度優勢轉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
(六)研討交流:如何構建與企業特點相適應的系統韌性安全體系
【依據學員實際 交流互動 答疑解惑】
第三部分 科技創新引領與新質生產力培育
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路徑與機制學習目標:掌握“十五五”時期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與突破路徑,學習新型舉國體制下企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方法。
(一)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升路徑:戰略科技力量協同聯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
(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基礎研究,強化顛覆性技術創新
(三)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強化:加快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強化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四)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無縫對接,形成科技成果轉化高效機制
(五)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布局:加強基礎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攻關,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六)案例解析:中央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功模式分析
二、新質生產力培育與發展實踐
學習目標:理解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掌握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律與布局策略。
(一)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內涵與構成要素: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產業集群打造
(三)未來產業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
(四)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路徑
(五)科技金融體系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系建設
(六)工作坊:制定本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路線圖
【依據學員實際 交流互動 答疑解惑】
第四部分 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與國企戰略布局
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向與路徑學習目標:把握“十五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總體要求,掌握國有企業布局優化的戰略方向與實施路徑。
(一)現代化產業體系總體框架: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
(二)國有資本“三個集中”戰略導向:向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三)傳統產業提質升級路徑:數字化轉型和“AI+”專項行動
(四)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發展態勢:中央企業戰略目標——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占比達到35%
(五)產業投資導向與基金運作模式:央企投資基金作為“重要幫手”,帶動社會資本近1.5萬億元
(六)案例解析: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在產業布局中的實踐
二、國有企業使命定位與行動方向
學習目標:明確新時期國有企業的戰略使命與功能定位,掌握服務國家戰略與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平衡點。
(一)強化“戰略安全”功能:在維護國防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戰略安全兜底作用
(二)引領“產業升級”方向:推動更多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三)踐行“ESG標桿”責任:統籌推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形成,確保碳達峰目標實現
(四)深化“市場化改革”攻堅:健全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和市場化經營機制
(五)研討交流:如何平衡企業的經濟責任與政治責任、社會責任
【依據學員實際 交流互動 答疑解惑】
第五部分 國企深化改革與規劃落地實操
一、國企功能重塑與治理效能提升學習目標:掌握“十五五”時期國企深化改革的核心要點,學習功能重塑與治理效能提升的具體路徑。
(一)國有企業核心功能與核心競爭力內涵: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健全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
(三)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深化
(四)國有資本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五)價值創造與考核體系改革:以提升“五個價值”為抓手,完善經營業績考核體系
(六)案例研討:優秀央企治理效能提升實踐分享
二、國資央企規劃管理辦法與落地實施
學習目標:掌握《中央企業發展規劃管理辦法》核心要求,學習企業規劃編制、執行、評估的全流程管理方法。
(一)國資央企三級規劃體系:中央企業總體發展規劃+重點任務規劃+企業規劃
(二)規劃閉環管理工作機制:編制、執行、評估、調整、評價全鏈條管理
(三)規劃剛性約束機制:將發展規劃作為投資監管、財務預算、資本經營預算、專業化整合、考核分配、監督追責等工作的重要基礎
(四)規劃實施監測評估:中期評估、總結評估的重點內容和程序
(五) “十五五”規劃編制重點:立足國家所需、產業所趨、央企所能
頭腦風暴:企業規劃編制要點
【依據學員實際 交流互動 答疑解惑】
結語
【課程特色】
1. 前沿性:基于二十屆四中全會最新精神和“十五五”規劃最新解讀
2. 系統性:覆蓋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實踐的完整知識體系
3. 實用性:強調實操工具和案例分析,助力企業實際問題解決
4. 互動性:采用研討、工作坊等多種互動教學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