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國企用工面臨工資總額與人員編制的雙重管控,而基于編制管控與市場化用工實際需求的矛盾,在合規性管理的要求下,導致超編用工的出路規劃成為難點。隨著勞務派遣政策的收緊,對于既超出編制要求又超出派遣比例要求的用工如何轉型,成為國企用工的“痛點”。
同時,建筑施工類企業,基于行業、人群的特點,有勞務分包企業,又有流動性較強勞務人員,在合規要求下,既要考慮勞務分包企業的合規性,又要考慮超編用工的合規性,形成雙重壓力。
本課程,以建筑施工類國有企業為對象,以解決超編人員合法用工出路為目的,進行規劃與模式選擇,為企業提供建設性建議與選擇。
課程大綱:
一、監管規制下的管理與法律
1、勞務派遣10%的比例,是執法壓力還是內部合規性壓力?
2、假外包真派遣的問題,是合規性要求還是審計要求?
3、增值稅下外包與派遣的成本,是增加成本還是降低成本?
4、超編人員的出路選擇,是監管的壓力還是用工風險的壓力?
5、新監管下,直接用工、外包用工、派遣用工合規要求有何不同?
二、用工模式的戰略規劃
1、自設出路:以合資/混改的模式建立內部人力資源公司;
2、自設出路:建立內部人力資源管控平臺,建立項目制小微企業;
3、自設出路:建立內部人才共享中心,實現各單位之共享用工;
4、外尋出路:尋找第三方專業公司進行人員借用;
5、外尋出路:尋找第三方勞務分包企業,進行勞務分包;
6、外尋出路:尋找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進行勞務外包;
三、用工模式選擇、管控之比較
1、在勞務外包、勞務分包情形下,勞務派遣還需要嗎?什么崗位、人群適合用派遣?
2、勞務外包怎么理解,與其他外包有何不同,什么樣的供應商適合做勞務外包?
3、勞務派遣、勞務外包、勞務承攬、勞務分包,對于建筑施工企業有何區別?如何進行選擇?
4、勞務派遣、勞務外包、勞務分包下,建筑施工企業和供應商如何在管理上進行分工?
5、勞務派遣、勞務外包下,建筑施工企業和供應商對員工承擔連帶責任如何進行理解,有何不同?
6、勞務外包、勞務分包下,發包方可否對承包方員工進行管理,怎么管理是合法的,怎么管理是有風險的?
7、勞務派遣、勞務外包、勞務分包下,承包方沒有資質,是否會被認定為事實勞動關系?
8、勞務外包、勞務分包下,發包方和承包方如何在職工之間進行人員跨項目調配?
9、勞務外包、勞務分包合作下,計價模式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如何理性考慮成本與風險?
10、發包方和承包方如何與職工在勞務外包、勞務分包下達成三者共贏?
四、多元化用工組合的管控與劃轉
1、勞務派遣用工價值重塑與范圍適用;
2、勞務分包與勞務外包的組合適用;
3、勞務外包與服務類外包的組合適用;
4、勞務派遣與人員借用的組合適用;
5、人員劃轉中的用工風險與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