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張子斌老師
【課程背景】
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企業想要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對人力資源的高效管理。關鍵崗位作為企業運營的核心支撐,其員工的工作表現直接影響企業的業績和競爭力。
然而,傳統的員工工作評價方式多依賴主觀判斷,缺乏精準度和客觀性,難以準確衡量關鍵崗位員工的真實貢獻。當前企業普遍面臨“貢獻評估模糊導致激勵失效”“跨部門協作價值難以衡量”“量化指標與業務脫節”等痛點。
張子斌老師的本期課程,基于崗位價值評估、數據驅動管理理念,圍繞“定義價值-量化產出-動態反饋”邏輯鏈,助力管理者實現從經驗判斷到科學決策的轉變因此,將關鍵崗位員工的工作量化,明確其貢獻值,成為企業提升管理效能、優化資源配置的迫切需求。
【課程收益】
? 掌握關鍵崗位識別與工作分析的基礎知識以及工具的應用
? 掌握關鍵崗位價值分析的QTQC模型、RASIC矩陣等工具,建立“戰略-崗位-指標”三級分解體系
? 數據化能力:學會搭建崗位貢獻值量化儀表盤(Excel/BI工具實操),實現動態監測與預警
? 跨部門協同:輸出部門協同價值量化清單,破解“部門墻”下的貢獻評估難題
? 激勵應用:設計貢獻值與薪酬、晉升聯動的落地方案,激活關鍵人才效能
【課程特色】
? 需求診斷:課前充分溝通,確定培訓的需求定位和要求,并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
? 定制課程:結合需求對象的工作場景,設計到培訓的過程中
? 模擬演練: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用方法和工具,指導進行現場演練
? 工具落地:方法和工具全程使用,既有理論,還有實踐,案例豐富,工作實操性強
【課程對象】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人力資源相關工作人員等
【課程時間】1-2天(6小時/天)
【課程大綱】
一、關鍵崗位識別與工作分析基礎
1、關鍵崗位的界定與重要性
? 關鍵崗位的核心作用
? 企業戰略的識別法
? 業務流程的識別法
? 崗位影響力識別法
? 市場稀缺性識別法
2、工作分析方法詳解及工具
? 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等常用工作分析方法的操作要點和適用場景
? 實例演示,指導掌握如何收集崗位信息
3、崗位說明書的完善與應用
? 根據工作分析結果撰寫詳細準確的崗位說明書
? 職責描述、任職資格、工作權限等具體內容
? 崗位說明書在工作量化中的基礎作用
二、量化指標體系的設計與構建
1、量化指標體系的設計
(1)量化指標抽取的SMART原則
(2)企業量化指標類型與設計思路
? 結果導向型指標(如產量、銷售額、利潤等)
? 過程導向型指標(如工作流程效率、錯誤率等)
? 能力導向型指標(如專業技能提升、領導力發展等)
2、量化指標體系的搭建
? 戰略級(BSC平衡計分卡)
? 部門級(OGSM目標分解)
? 崗位級(QTQC模型)
3、指標權重確定方法
? 層次分析法
? 專家打分法
? 數據統計法
4、數據采集與清洗技術
? 數據收集的方法和渠道
? 結構化數據(KPI)與非結構化數據(協同貢獻)的轉化技巧
5、量化工具實戰演練
? 崗位價值評估四步法:美世IPE簡化版工具實操
? 跨部門貢獻值量化工具:RASIC矩陣應用
三、量化指標貢獻值的結果應用
1、量化結果在績效考核中的應用
? 設計基于量化指標的績效考核方案,包括考核周期、考核方式、考核標準設定等內容
? 如何根據量化結果進行績效評分和績效等級劃分
? 通過角色扮演進行績效反饋與面談模擬
2、量化結果在薪酬激勵中的應用
? 建立薪酬與貢獻值掛鉤的激勵機制,設計績效獎金、提成工資、股權激勵等薪酬形式
? 根據量化結果確定薪酬調整幅度,激發員工積極性
3、量化結果在人才發展中的應用
? 分析量化數據與員工培訓需求、職業發展規劃的關系
? 根據量化結果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和職業晉升路徑
4、綜合案例分析與實踐
? 選取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的關鍵崗位貢獻值量化案例進行深入分析
? 組織學員分組討論,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案例進行實操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