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林 安
課程背景:
國內市場趨于飽和,不少企業將走向海外開拓海外市場。
這些奔赴海外一線的中方同事,對海外基本的溝通與管理能力是有要求的,因此,有必要幫助他們提升海外的溝通能力,這是邁向海外的敲門磚。
團隊的本地化管理是企業本地平臺高績效的基本保障。
本次研討的基本目的在于提升溝通與溝通管理能力,掌握基本的溝通方法與工具,其中不乏華為等企業的海外溝通案例供學員參考學習。
課程收益:掌握融入本地文化的方法;掌握跨文化溝通的基本方法與技巧。
學員對象:海外各級管理者及員工。
授課方式:授課(35%)+案例分享(45%)+研討(20%)
授課天數:2天(每天6小時)。
課程大綱
一、 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落地到本地平臺是跨文化溝通與本地化團隊管理的基礎
1. 因為跨文化,所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需要落地
2. 價值觀如何落地,被本地員工認同并接受
3. 案例:華為的海外平臺文化建設
4. 討論:參考華為海外文化建設的經驗教訓,企業如何建設海外平臺文化?
5. “內化、固化、外化、物化”的平臺文化建設模型
二、 理解本地人文價值傾向是跨文化溝通的基礎
1.案例:中國農民如何規范地講國際化的語言-華為海外的艱難歷程
2. 討論:參考華為的艱難歷程,從文化的角度,企業怎樣由中國范融入本地的人文環境?
3. 通過各種渠道提前了解本地的人文環境
4. 與本地形成初步的溝通
5. 本地化
1) 本地化的具體要求
2) 如何本地化
3) 案例:多瑙河邊的咖啡
4)案例:“到家里做客吧”
5) 從孤獨到融入
6) 本地化但保持獨特的閃光點
7) 案例:巴基斯坦的本地化
8) 讓本地人了解我們的文化
9) 討論:結合企業的具體業務,如何本地化?
三、 與本地員工的溝通
1. 克服語言、文化差異的心理障礙
2. 盡量避免中方與本地員工之間的溝通差異
3. 讓本地員工有主人意識、歸屬感、成就感
4. 求同存異
5. 鼓勵不同的視野與見解
6. 主動了解彼此
7. 學習心態
四、 本地團隊管理的本地化
1. 恪守核心價值觀,遵從本地的管理模式
2. 以本地法律的確定性應對本地各種不確定性
3. 案例:“我們中國人先開會決策,由本地外國人去執行”
4. 我們才是“外國人”-心態的轉變
5. 案例:戴天鵝絨手套的鐵手
6. 本地人管理團隊
7. 重結果,“輕”過程監控
8. 開放、妥協,灰度
9. 案例:華為的本地團隊管理
五、 與本地各個界面的溝通
1. 溝通的基本原則
2. 與客戶溝通
3. 與政府溝通
4. 與當地民眾溝通
5. 與使館及商務處溝通
6. 案例:中國人扎堆
7. 案例:“當林先生開口說英文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他是外國人”
8. 充分發揮我使館、商務處的價值
六、總結